2018年6月30日—7月1日,第四届清朝与内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海南航空紫荆花饭店七楼会见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欧亚古典学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联合举办。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和国内等地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多位博士生、硕士生与会。
大会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杨善玲女士主持。杨书记向与会学者表示问候,感谢会议合办方对东北师大的信任,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深厚的学术传统以及在明清史和满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优势都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教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首先回顾了承办方历次的合作经历,这些都为推进清史研究做出了贡献。他指出内亚史研究的重要性:内亚史是一半的清史。以往学者把清史研究的范围多限制在中国内地或中原王朝,但内亚史也是清史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内亚地区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中原地区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再现清代历史。接着,他强调了多语种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祝愿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与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孔令伟先生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前三次举办历程。他指出,过去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学者与国外内亚学的交流很少,但随着会议的多次举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越来越多地专家学者加入了会议,这有助于了解最新内亚史的研究动态,加强内亚学的研究。最后,他对会议的举办作出展望,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同研究伊斯兰文明学者的合作与交流,从多元视角看代清代历史,扩大研究视野。
开幕式之后,开始小组讨论环节。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达力扎布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庞晓梅(Tatiana Pang)女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总和科学学术院石滨裕美子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劳曼(Lars Laamann)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庄声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与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孔令伟先生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会议论文。
本次会议共分九个小组,各组主题依次为“朝贡贸易与异域风土”“哈萨克、俄罗斯与清代新疆”“藏传佛教与清朝”“清代土尔扈特与周边族群”“清代多族群文化交流”“蒙古地方社会、人口与历史记忆”“蒙古社会制度、移民与法律规范”“满洲、旗人社会与八旗制度”“朝鲜、清朝与东北亚”。每组各有3—4位学者先后发言,讨论亦非常热烈。会议涉及领域广泛,既涵盖了明清史、满学、藏学、蒙古学,又包括了清王朝与内亚诸国、朝鲜、琉球等周边各国的关系以及语言学、法律史等领域,完整呈现了多语种、多元文化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作者李思莹图片于建)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