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辗转多家三甲医院救治无果的直肠异物患者来到北京东大肛肠医院,手术医生王连生主任接到任务,为这位大龄男性患者取出直肠内塞入的一只啤酒瓶,号称异物界“杀手锏”的啤酒瓶曾让业内医生束手无策,最后只能以开腹手术解决,而王连生会以什么方式制服这个“敌人”呢?
图片说明:X光片子,红圈部分为异物
“患者来时,面色痛苦,两天未能正常排便,肚子因异物感十分疼痛。”x光片显示,异物为直径4-5公分,长度约15-17cm的瓶装物体,患者自述为小号啤酒瓶。在指诊中,王连生判断,异物最低位置据肛门口有4、5公分,手指可触。
王连生回忆,患者自述辗转几家大型三甲医院,都无法取出异物,又不愿意接受开腹手术,而这一路耽误,就是整整两天时间,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就医。王连生认为,按照患者目前情况,必须加紧时间进行手术。
如果手术的目的,只是将异物取出,那就简单多了,但北京东大肛肠医院还要求王连生的手术做到安全、无创,这就加大了手术难度。
难在哪里呢?王连生认为,第一难在于异物材质。异物属玻璃材质,表面坚硬、光滑,工具无法着力,又是易碎品,如果力气大一些弄破玻璃,就会扎伤肠道、刺破黏膜,在手术中都极其危险。对于一般材质异物,手术医生使用卵圆钳夹住物品底部,往外拉,东西自然而出,可玻璃瓶表面光滑,钳子用力时,极易夹到比较松弛的肛壁,这时候再往外拉易导致黏膜出血,而黏膜出血,东西还在里面又无法止血,在手术中如果大量出血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在于肛管直肠构造,临近肛门外口有括约肌环的存在,所以手术需要在患者麻醉情况下进行。但即使麻醉,括约肌处于较为松弛状态,也尚不能扩展到玻璃瓶底那么大,就需要人工扩肛,扩肛过程中还不能使劲儿拉括约肌,造成括约肌损伤。此外,我们的直肠里还有一个“肛直角”,异物会卡在肛直角的位置,需要手术医生在取异物时不断顺位……肠道的这些特殊结构造成异物进去容易出来难。
第三,在于异物形状、长度和宽度。“小一点的好取,越是大的、长的、宽的就越不好取,酒瓶子这种东西,之前我遇到一位患者,两个多小时也没能取出来,手摸到了就是无从下力,没有合适的工具夹住它或者勾住它……”那一次经历,给王连生的内心带来了巨大冲击,不想让患者失望和承受不必要的开腹痛苦,促使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资料、学习深造。终于,偶然的机会,他在一篇业内微信文章中找到了答案。
“这件工具,在消化科用来防止食道出血,竟没想到还能用来取异物”,而应用原理也很简单,将工具带有气囊的一端长导管探入患者肛门,直伸到异物上方,向气囊充气使其充满肠道,像一个盖子一样挤住异物,防止异物在取出过程中上滑,同时将导管缓缓抽出,气囊就会带动瓶子慢慢向下。
手术前,为了增加手术把握,王连生找到北京东大肛肠医院院长张利军出谋划策,张利军院长凭借多年丰富的手术经验提出几点重要建议,经过商讨,大家决定对工具进行改造,一是工具中的导管本身比较软不易控制,要在导管中配置铜芯导丝,让导管有着力点,可在肠道内自由穿梭。二是剪掉气囊上面多余导管,防止气囊上方过长的导管刺伤肠道,并把一截导管套置在剪掉部分上方,防止突出的导丝扎破肠壁。
经过王连生医生和张利军院长智慧性的创造和改造之后,一件专用于取出肛肠异物的手术工具诞生了。接着,王连生马上组建了手术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王连生医生、张学超医生、韩玲玲医生和2位医生助理,共5人。由张利军院长亲自在旁全程指导,为手术的安全实施保驾护航。
图片说明:手术实拍照片
历经1个半小时的苦苦求索,不下二十几个回合的失败与再尝试,这一切都深刻地记录着这场战斗的艰辛。
据王连生描述,由于情况紧急,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手术室几乎所有医生、医助都上阵手术台,而刚刚值过夜班的张学超医生,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加入了这场战斗。手术台上,张利军院长为手术作出安全指导,王连生医生掌控手术进程。手术准备就绪,导管气囊已经放置在瓶口上方,韩玲玲医生跟随王连生医生的指示用力慢慢抽出导管,王连生腾挪瓶身和在肛直角区域顺位,张学超医生用双手扩肛,一位医助在患者肚子上方使力,防止瓶子上移。
图片说明:异物
抽取导管还需用巧劲儿,否则造成患者肠内二次损伤就得不偿失,韩玲玲双手肌肉绷紧坚持,气喘吁吁,已经使不出力气,另外一名医生助理见状赶紧接替,手术一度陷入白热化,肛肠内的方寸之地,不下二十次的来回尝试,力量与耐心的角逐,时间在缓慢的腾挪中慢慢流失,较劲儿、巧劲儿、使劲儿……汗水逐渐浸透了他们的手术服,患者肛门内阵阵恶臭气息,传递着紧张气氛。然而肛门口的位置还是不够大,玻璃瓶底几次出不来,让大家焦急万分,为了持续扩肛,张学超蹲下身体,脸蛋几乎贴到患者肛门,用一个较为出力的姿势,此时术者用卵圆钳夹持住了异物,随着大家的协同用力,“哗”的一声,粪便、肠液混杂着的秽物从肛门口瞬间涌出,喷溅到张学超的脸上、他们的手术衣上,瓶子终于完好地拿出来了……对肛肠手术医生而言,接触秽物早已是家常便饭,但那天,手术小组成员们一想到手术场景都恶心的一天难以下咽,做常人不能做,忍受常人无法忍受之事,这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肛肠医生。
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王连生在术后为患者插入了引流管并进行了一天术后观察,如果患者有出血情况,马上进入肠镜室,在肠镜下观察出血点并进行止血。同时,王连生主任多次通过腹部触诊,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腹膜刺激征,了解患者是否有肠穿孔情况,他多措并举,把患者的各种异常情况都考虑在内,经过检查和观察,并没有出血现象,在一天之后,患者安全出院了。
手术之后,王连生和张学超的手还在瑟瑟颤抖,过于用力的手指不能有效伸缩,王连生感叹,“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这个手术无法成功,感谢我的团队,是因为他们的通力协作,才有了手术的顺利实施。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手术,尚属第一次,手术之前对于耗材和患者安全的考量一直让我心有压力,不过临危受命,在院长和诸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医院对我大胆实践的物质支持下,在患者全然的支持和信任下,我们成功完成了手术,也开创了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在这一领域无创手术的先河。”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