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端着金饭碗讨饭 马斗全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8-02 23:07:02
“端着金饭碗讨饭”,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熟语。人们当然都知道,那是用来比喻有好的条件却不知或不会利用,并不是说真的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吃。
 
事实上,世上还真有愚昧到不知黄金用处的人。《南史》卷五十三载,南朝梁时庐陵王萧续去世,其子萧应继承爵位。萧应来到库中察看珍物,见到金铤(即金条),问左右说:这能吃吗?手下人告他说:不能吃。萧应说:既然不能吃,那就都送给你们吧。于是,他让手下人悉数拿去了。这位王子,愚得可以,竟然不知金子可以换取美食。
 
不知金银可换取食品而真的“端着金饭碗讨饭”的人,也是有的,不过其讨饭时端的不是金碗,而是银碗。清代大臣王士祯,也就是著名诗人王渔洋,在其《分甘馀话》里为我们留下这样一条记载:“陈说岩相国廷敬说其乡有兄弟皆为名卿,而其孙愚騃不知书。家以中落,至持银碗乞食于市,而不悟银可以易米。”
 
陈廷敬相国,山西阳城人,与王士祯同朝为官,也为诗人。笔者曾不止一次去过陈廷敬故里,参观过陈廷敬故宅,所以对阳城有些了解。阳城虽地处山区,但古来人们极重视读书,读书人较他处为多,中进士、为官者也多。所以陈廷敬所说的名卿兄弟,不知为哪家。但这事却大是为奇,颇耐人寻思。陈廷敬谈论此事,王士祯记录此事,并不是作为趣事而传为谈资,更非如现今之记者喜搜此类事以为新闻,而是有其良苦用心。陈家为文化世家,教子弟甚严,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子孙,陈廷敬要人们引以为戒外,还深为同乡一惜。王士祯在那条资料下的文字为:“人家子弟不读书者可以为戒。因书示子孙辈云。”也要子孙们以此为戒。可知前贤之意,在于训诫子弟、警醒世人。
 
由阳城某名卿之孙的银饭碗讨饭和陈廷敬、王士祯两位名人的要子孙以此为戒,自然使人想到如今的青少年教育。一位友人曾谈到这样一件事:其上高中的外甥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活动,带饭时家里给煮了鸡蛋。他虽然知道鸡蛋可以吃,但却不知如何去掉鸡蛋壳,而终未能食。原来他吃煮鸡蛋,从来都是母亲剥好给他吃的。这样的高中生,以后的生活能力,不能不令人担忧。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诸如此类的家长对子女之教育,确是甚令人忧。更有所谓“土豪”者,不对子女严加要求,使其读书上进,而是一味娇生惯养,任其大把大把地花钱,甚至以富有奢侈骄人,从而养成各种不良习气。这些青少年不知艰苦,只会挥霍,缺乏起码的生活能力,长大后当然谈不上自立。如果其家如王士祯书中所说的家道“中落”,失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环境的子女,岂不真的要去讨饭?
 
阳城那名卿之孙虽不知银碗可以换米吃,但还可以端着四处讨饭。如今若真有愚顽之辈端着银碗去讨饭,那银碗怕是早被人或骗或抢去,讨饭时则连碗也没有了。一味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子女而不知培养其立身之本和生活能力的父母,可不慎哉?
 
其实,人们所说的“金饭碗”,还有另一种含义,这就是真才实学或一技之长。有真才实学,或有一技之长,便可以靠之吃饭。这种“金饭碗”,即古人所谓“吃饭家伙”,可终生受用。可惜不少人压根儿就没想到使子孙拥有这样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