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则天一样对改尊号痴迷的,还有唐玄宗,共上6次尊号,最长14字(不含“皇帝”),无论在次数还是尊号长度上都位居唐代前列,其所受尊号如下:EEE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开元元年(713),“开元神武皇帝”
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天宝元年(742)二月,“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
天宝七载(748)五月,“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天宝八载(749)四月,“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天宝十二载(753)十二月,“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尊号,期间隔了二十多年,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概因政局稳定、盛世图景下谄媚之风盛行,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搅动朝政,无论是呼应“祥瑞之兆”,还是莫须有的“献忠”,都能成为上尊号的理由。
大致从唐肃宗开始,皇帝受尊号便不用这般“煞费苦心”了,一般在即位初期就默认会受尊号。上尊号的大致规律,每次增加两字,间隔时间不限,主观色彩浓厚,共同目的都是“一尊再尊,荣上加荣”,如昭、章、德、仁、敬、睿、圣等等都是高频字。最受青睐的莫过于“孝”了,是以“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汉书·惠帝本纪》)。因为是在位期间所得称号,使得尊号相比谥号缺少了客观性,也使得享有尊号在帝王之间具有“公平”。类似于唐懿宗、唐僖宗这样被欧阳修称之为“以昏庸相继”的唐末衰帝,也同样拥有着类似于“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唐懿宗)和“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唐僖宗)的美称。人们已经无法凭借尊号来窥视君王功绩,尊号彻底成为包装皇权的华丽外衣。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7-17/138998.html
从武则天开始,唐皇陆续开启了上尊号的历史。289年间,21位皇帝(含武则天和唐哀帝),有尊号的多达17位,未上尊号者或因在位时间短没来得及、或因政局不稳没腾出空,只有唐文宗算是明确表示拒受尊号。上尊号的制度在唐朝真正被执行和追随下来。也并非不被诟病,德宗朝陆贽《奉天论尊号加字状》就说明:“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增累盈百,犹恐称述未周……窃以尊号之兴,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已累谦冲;袭乎丧乱之时,尤伤事体。”又在《重论尊号状》言:“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祇天戒。”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但对于浸淫在“宇宙超级无敌”式恭维美梦中的帝王,又有多少能真正禁得住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