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稳外资,不仅需要逐步修复与各国之间的国际经贸关系,也需要国内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保持内外兼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各国防疫越来越“硬核”,一些国家、地区或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或发布旅行禁令,这对全球众多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全球人流、物流遭受前所未有的物理阻遏,这给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也给我国宏观经济中的“稳外贸”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更好地稳住外贸基本盘,修复与其他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如何应对疫情后国际经贸变局等,成了保障当下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介绍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情况的工作部署之后,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基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通过设立中央财政内外贸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双边贸易秩序或在疫情后成为主流
利剑出鞘,必有斩获,一些具体的举措会有效缓解外贸压力。当然,多维度解析疫情下的国际贸易形势,更便于对症下药。
首先,市场需求受到冲击。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了中国的外需订单,这是摆在中国这一世界制造工厂面前的一大挑战。
其次是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可能会随着疫情产生新的变化。疫情之前,一些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表现突出,而疫情之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更加复杂多变。因为疫情之下,需求缺口的持续程度决定着外部市场在双边和多边贸易中的强势程度,即在需求稀缺下,贸易保护的冲击会更加突出,WTO等多边贸易会更加式微。
此外,基于双边贸易的FTA(自由贸易协定)会更加受到各国的重视,诸如多边贸易协议下有区别的贸易条件将不再适用于FTA,对等的双边贸易秩序可能会在疫情后走上主流。
因此,稳住外贸基本盘将面临更复杂的双边谈判局面,熟稔在多边贸易协议下拓展外需市场的中国,须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同时也需注意,疫情下一些国家之间的竞争替代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风险资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市场走势,高房价和高地租等资产泡沫问题,依然没得到有效改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使劳动力成本面临涨易跌难的刚性局面,这也增加中国稳外贸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国际产业供应链生态链一直处于流变之中,当前对中国来说则是处于“攻防易手”的状态。显然,要实现稳外贸、巩固外需基本盘,就需将目光聚焦在当下国际贸易体系日益凸显的关键点上。
稳外贸就是稳固我国在国际产业生态链的位置
针对外部市场出现需求缺口问题,当前我国的稳外贸、巩固外需基本盘,应具有扶优汰劣的政策信念,为贸易部门的优胜劣汰做好积极准备,为淘汰的企业做好善后工作,中央财政内外贸专项资金和信贷保险支持等,应该优先支持有潜力和有实力的企业。
而未来促使国内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加快推进上海、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则显得尤为关键。
未来的双边贸易强调的是条件对等、对等开放、硬核约束。要想双边市场更尊重“市场是天生平等派”原则,依靠的是双边企业的硬功竞争。今后,中国可能要积极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国际主流经贸关系,而通过稳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也可以进一步促使国内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
稳外贸、稳外资就是稳固我国在国际产业生态链的位置。这就要求政府亟须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低成本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一方面需完善透明性担保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完善防护型保障体系,为国内企业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保障,进而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与此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切实有效降低国内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
总之,稳外贸、稳外资,不仅需要逐步修复与各国之间的国际经贸关系,也需要国内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国际经贸环境。保持内外兼修,才能在疫情之后,使经济发展重新回归到正常轨道。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3-21/12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