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金可
调整社区规模,完成回龙观地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社区工作者分片包户,年入户走访量不低于90%;通过微信群等渠道搜集居民“微提案”,聘请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队,打造“一街一品”……
昨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昌平区委区政府联合组织召开“回天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任务部署会,发布《关于加强“回天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任务清单。按照时间安排,明年6月底前将完成全部35项任务。
回龙观地区将更新行政区划
根据方案,将推动部分街道驻地迁移,昌平区政府办理天通苑南、天通苑北街道驻地迁移报批手续,完成搬迁。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完成回龙观地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更新行政区划图。
同时,调整“回天地区”的社区规模。
记者从昌平区民政局获悉,目前“回天地区”共有包括东小口镇、回龙观街道、霍营街道、龙泽园街道、史各庄街道、天通苑北街道、天通苑南街道在内的“六街一镇”,129个社区。其中,规模最大的社区超过6500户。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通过区别商品房社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回迁房社区等不同类型,对30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摸底,由各街镇提出调整意见。从全市情况看,一般超过5000户的大型社区以拆分为每个社区1000至3000户为宜。
今年内,该地区将完成龙锦苑四区社区等9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购置任务,2020年完成10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购置任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
年入户走访不低于90%
按照方案要求,“回天地区”还将推进“社区书记工作室”示范点、社区议事厅示范点、楼门院治理示范点等系列创建活动。
其中,在东小口镇九台社区、天通苑南街道天通东苑第一社区建设“社区书记工作室”。依托“北京昌平”APP、微信群等渠道搜集社情民意,形成协商议题、“微提案”。规范社区楼门院公示牌,明确楼门院公示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楼门文化,定期开展活动,建立楼门院微信群。
方案还明确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实行分片包户,通过入户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年入户走访量不低于社区住户量的90%。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同时,通过制定推进社区全响应服务制的办法,采取轮班、调休、预约、上门服务、安排值班、微信办理等方式解决群众问题。
“回天地区”将按照每1000户1至2人的标准配置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模式,实行“一口受理”、预约办理、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办理事务。
同时,建立融洽居民关系机制。通过“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创建熟人社区、熟人社会。
开展街镇一对一对口指导
方案里有不少创新措施,包括现下时髦的“街区规划师”概念,也将被请进“回天地区”,聘请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队,与街镇一对一合作,研究社区发展规划,打造“一街一品”“一镇一品”。
今后,针对街道发展,民政部门还将开展街镇一对一的对口指导。组织相关街道与“回天地区”街镇结对共建,在制度机制、工作运转、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交流经验。
昨天现场还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负责人介绍,该街道是西城区地域面积最大、居住人口第二,集交通、旅游、商务、科技会展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型街区。签约以后,作为“回天有我”中的一分子,多方面与共建街道合作。比如展览路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商贸旅游资源,今后可搭建起展览路地区各资源主体与回龙观地区的沟通平台。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签约后合作共建单位将定期前往“回天地区”开展共建。
回天三年:108个建设项目已开工102个
建设项目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108个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02个项目进场开工或具备施工条件,其中40个已经完工。
公共服务
52个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中,引入的人大附中、清华附小2所优质教育项目已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增加学位2040个。领秀慧谷小区西侧、北四村配套、和谐家园和华龙苑南里,北店嘉园等一批学校、幼儿园开工建设,可提供学位2550个。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七里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完成6所养老及残疾人福利设施建设,占地1.4万平方米可提供374张床位。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部园林景观开放,日均客流量7000余人次。
交通治理
25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已经启动,黄平西侧路、建材城东侧路和定泗路已经批复可研。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88万余辆,东拓西延南展方案基本确定。新投用的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日均换乘客流量15.65万人次。
地区治理
今年以来,“回天地区”累计疏解提升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4家、拆除违法建设24.18万平方米,治理群租房1926处,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商业网点44个。
回天地区的“接诉即办”“量减率升”。10月份,回天地区7个街乡镇接诉总量1208件,环比减少27.97%,平均解决率由5月份的47.04%上升到73.13%;平均满意率由5月份的70.86%上升到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