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95后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敢作敢为"的人,他们独立自信、逗比八卦,既二次元,也爱时尚……不过,当你翻遍95后的这些标签之后你就会发现,"上午入职下午辞"、"离职率居高不下"等出现的频率也异常地高。333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有数据显示,最近一两年,95后员工的离职率占到了40%,远远高出其他年龄段。而在
《95后职场肖像报告》中也显示,与70后、80后找工作追求稳定不同,95后普遍认为,工作除了要满足生计之外,更应该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
某数据公司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数据也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超过4年才跟换,80后为3年半,90后下降到19个月,95后则是在入职7个月就就选择了离职,而关于离职的理由也颇为"硬核"。
进入职场的95后独立自我,情绪表面化,一言不合就递交辞职报告,被称为最"反工作"的群体。从某种层面上来看,95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特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在物质充实的年代,自我意识更强,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总是以"哄"的方式进行教育;另外一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不敢听真话!
比如说,他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遭受了上级领导指正批评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离职的念头或者是一些负面情绪;而假如领导对他们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则有可能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养成坏毛病。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领导的"批评",恰恰就是能够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的"良药"。
在优酷独播的《故事刚刚好》第四期节目中,张绍刚老师就通过《聊斋志异·骂鸭》这样一则三百多年前发生在乡村的小故事,揭示了当下职场中那些关于"真话与假话"的生存之道。
《聊斋志异·骂鸭》讲述了一年轻人"某"因为偷了邻居老翁的一只鸭子吃后遭受"天谴",求医无果之后晚上做了一个梦,"某"从梦中得知要想身体痊愈,需要接受鸭子失主,也就是老翁的痛骂,最后"某"羞愧之下求得了老翁的"骂"得已痊愈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故事中的年轻人"某"之所以去求"骂",就是为了治好身上的病,而在求的过程中,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试想一下,假如这位"某"就是如今95后大军中的一员,当他在工作中犯错之后,如果不去听那些刺耳的、批评的话,他身上的"鸭毛"怎么能够去除,痛苦又怎么会消失呢?所以说,在职场中,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接受那些善意的批评,分清真话和假话。
张绍刚老师在解读《聊斋志异·骂鸭》这篇故事的时候,也分享了他从中获得的几点启示,其中就包括了关于"被骂"和"真话"的道理。有缺点的时候,就是需要真话点醒,哪怕是难听的真话。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难听的真话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我们看到一些缺点的时候,盲目的包容、鼓励,只会让对方越走越错。
将这个启示放到今天来说,95后的离职率日益拔高,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抵触那些不好听的、批评的真话,但是这有可能导致他们更加错过真相、越走越远。就像张绍刚老师说的那样:"真话、批评的话不一定悦耳,但假话、奉承的话一定会远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