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环球视野 > 正文

白云间新乡贤座谈会隆重召开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0 22:14:11
2020年4月19日是24节气的谷雨日,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就能茁壮成长,“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就在这一天,春雨纷纷,来自全国的五十多位乡贤代表、业界人士集聚在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文化礼堂,隆重举办了白云间新乡贤座谈会。
 
会议围绕国家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结合白云间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把乡土和现代相融合,如何把农商旅产业有效对接,如何发动城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事业这些议题展开研讨,与会嘉宾纷纷阐述了各自对乡村事业的思考和探索。
 
会议一开始,承办方洽商乡创运营总经理、浙江省民宿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洪奇辉,就白云间五村的策划案展开详细分享,使得与会嘉宾对白云间的整体发展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尤其是各村的引爆业态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接下来是白云村村书记林雪标的主题发言,深耕白云村十几年的林书记认为:乡村发展本来就是缓慢的,白云村走的就是党建引领下的经济发展之路,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林书记还特别提到乡村振兴投入和产出是关键,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生活的富裕。
 
原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宋城独立董事何思源,何老师的美丽乡村的开山者,他提出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资金从哪里来、什么人来做、和用什么模式来经营,何老师结合省委省省府的发展思路对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讲。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副处长严少君代表吴家胜副校长主题发言,他首先提出浙江农林大学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是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并讲到该校开设的学科最符合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严处长还谈到当下正在组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并致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创建,最后严处长提到,大部分的乡村振兴缺乏管理,缺乏运营,导致有些项目承担着比较沉重的运营费用。
 
《乡村振兴》杂志总编陈清岩言简意赅的提出:乡村振兴中产业如何振兴是关键,而产业振兴要实现的前提就是乡贤要回来。
 
浙江省委宣传部文产处原处长姚俭在会上提出了“访问乡贤”这一创造性概念,他说你来白云间做乡贤,得有做访问学者的准备,要把学术成果留给乡村,姚处长还论述了三个观点:一是做乡村要对未来要有描述,比如五年后十年后消费者的生产生活生命状态会是如何,你应该要有预判;二是要找回乡村的文化归属感,以往乡村讲的是宗亲血缘,受到乡规民约的约束,但城镇是大院文化,这和乡村是有分别的;三是未来的市场业态是什么要研究清楚,要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余式厚教授虽80高寿,仍亲自来到现场,他在会上提出两点,一是创建中国第一家乡愁博物馆,二是为白云间宣传,余老师还把自己对乡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孟东军教授在会上首先介绍他所在的西部发展研究院是国家智库,其中一项任务是受安吉县委托,专题研究两山理论,他认为两山理论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意识,也不仅仅是一种实践,两山理论更多是生态价值的转化和体现。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双创导师张斌提到,创意稻田就是他们学院最早做出来的,后期不少创意田园项目获了大奖,张教授认为乡村振兴首先应该是特色文化的受教之地,其次是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基地,最后是未来村庄的示范基地。
 
中国艺术史泰斗、旅居桐庐十几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博导王伯敏先生的长女,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萍在座谈会上提到,目前中剪会会员有一千多人,不少是退休领导,如何把这些群体的剪纸艺术和美丽乡村振兴事业结合起来,进入到民间,是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的。
 
莪山乡文化站原站长朱林生认为:乡村振兴要研究如何用系统运作来实现,他认为核心靠的就是“美”,不是小美,而是大美,不但要去发现“美”,还要去传承“美”。朱老站长还提出横村镇的文化是很深厚的,能挖掘的地方很多,比如独山的佛文化、老横村的庙会文化和横村天目溪老码头的水文化。
 
浙江理工大学上海校友会秘书长胡军在会上认为,乡村振兴需要的就是象白云村今日开的新乡贤座谈会一样,发动各方主体,共同参与,才能真正把乡村振兴得以实现。
 
来自上海的顾鼎荣秘书长特地在会上宣读了范仲淹后裔来自台湾的大贤范光陵先生的贺信,整个座谈会充分展现了“人文”二字。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4-20/12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