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环球视野 > 正文

郑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郑庄公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15 11:47:13

 在华夏文明史中,有着无数光辉灿烂的历史事件和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这些事件或者人物因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被历史所铭记。但是众多的历史事件中,有很多事件或者人物经历有着相似性,尤其是后人有前人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许多时候第一个完成伟业的人更容易被人牢记,郑庄公就是春秋时代第一个成就霸业的人,获得了春秋小霸的称号。NNN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郑国的封地最初在周朝的西南部,复杂抵御犬戎部落
 
当初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施行分封制,这是因为周朝国土巨大,很难对天下各地进行完善的管理,于是希望借助分封制,依靠各地诸侯实现对天下的管理,并且利用血脉和情感来约束诸侯;而周室宗亲和有功之臣,也会得到可以用来自治的私有土地,并且传给后人。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武王低估了诸侯对权力的贪婪,当他死后诸侯国之间为了抢夺生存空间而产生争斗时,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祖先曾有血脉之亲或者是同朝为官,也丝毫不在乎周天子的尊严。
 
这种情况令之后的周天子十分恼火,毕竟按照周礼的规定来说,诸侯都是周天子的臣子,除了要尽到臣子应尽的义务,还要无条件地服从周天子的任何号令,不管对错。此时周朝的影响力和真实国力其实还远远超过后世,在诸侯中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周天子迫切地渴望重新恢复周朝的荣光。
 
郑庄公就趁这个机会,对内励精图治、加速发展,加强了民生和军事建设;对外借助天子之名,讨伐异端,消灭了自己称霸路上的障碍,最终成功地成为了春秋初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小霸郑庄公像
 
二十一年不发甘于隐忍
 
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是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他出生的时候难产,险些让母亲武姜身亡,因此他虽然是嫡长子,武姜却十分厌恶他,喜欢小儿子共叔段。在庄公的父亲武公年老时,武姜向武公请求册立次子共叔段为太子,不过最终遭到了拒绝;在武公病逝后,寤生成为了国君,是郑国的中兴之主。
 
鼓动郑武公废长立幼的武姜
 
可是武姜作为庄公的生母,不但不帮助他打理朝政,反而处处为他设置障碍,希望让共叔段取代庄公。她替共叔段请求将京地作为共叔段的封地。据《史记·三十世家·郑世家》中记载:
 
"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
 
不难看出,庄公对其母武姜的忌惮更甚于对其弟共叔段的忌惮。
 
庄公治下的朝堂十分团结,大臣愿意为他分忧,于是有朝臣请求他去讨伐共叔段,但是庄公拒绝了,因为共叔段并没有具体的谋反举动,因此郑人私下都以为庄公从来没有防备过共叔段。
 
郑庄公之弟共叔段
 
庄公二十二年,共叔段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经营,具备了和郑庄公争夺国君位置的能力,于是准备偷袭国都,庄公得知后说:"终于可以动手了"于是发兵讨伐共叔段,一举消灭叛军,人们才知道其实他整整二十一年甘于隐忍,始终没有表露出对共叔段的畏惧,却从没有放松过防备。
 
从上面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庄公虽然嘴上说着对忌惮武姜,信任共叔段,其实暗地里一直做好了准备,这段准备时间从庄公元年直到庄公二十二年,长达二十一年内他能隐忍不发,始终没有懈怠,从中就不难看出他的心性之沉稳,更能看出他对朝臣、军队、形势的强大掌控能力。
 
东迁之后的郑国地图
 
其实庄公并不是不希望解决掉郑国的内部隐患,但是他更加注重着眼全局,首先他不希望国家陷入战争的泥潭,耗费大量的资源和军力,从而影响国力;其次他要保证讨伐行动必须师出有名,不能落人口实,给其他诸侯干涉郑国内部事务的机会。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庄公不得不慎重对待,也是造就了他强大心态的重要原因。
 
假借天子之名讨伐异端
 
庄公对内甘于隐忍,但是对外征伐却十分果敢,尤其他非常善于假借外力。在冯晶编写的《林区教学·郑庄公何以成为"郑庄小霸"》中写到:
 
"在奴隶制正在崩溃、封建制正在形成的大变革时期,郑庄公根据各诸侯国之间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结上制下、借强制弱等外交政策,借助外力克服重重阻力与道路障碍,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在郑庄公四十三年"小霸"于诸侯。这是郑庄公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第三项主要政绩。"
 
其中重点提到了两项举措,就是结上制下和借强制弱。
 
周桓王像
 
庄公身为诸侯,地位十分尊崇,在他之上就只有周天子了。在郑国和其他诸侯国的战斗中,庄公曾经多次假借天子的名义,提出讨伐罪臣,比如公孙滑、公子冯等人,带领郑军甚至是联军对别的国家进行攻打。尤其是弱小的国家,他总是能吹毛求疵,找出对方各种无礼的行为,喊出替周室讨伐有罪诸侯的口号,将这些国家作为重点进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光讨伐罪臣,也趁机侵占了弱国的国土和人口等资源,增加了本国的国力。
 
郑庄公伐宋
 
不难看出,郑庄公的战略方向清晰,战术思想明确,那就是行使天子之名讨伐无道,先占据道德优势,引起天下诸侯的关注。由于他的敌人都成了周王室的罪臣,那么即使这些诸侯国有盟友,盟友也不敢去救援,否则就会落得相同的不尊重周天子的罪名,因此只能采取观望的态度甚至不得不响应号召派兵支援庄公。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庄公也不愿意过多消耗本国的军力,他更愿意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他在出战前的准备工作中,身先士卒,依靠着郑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号召其他诸侯甚至周朝共同组成联军,去讨伐他国,共同分享胜利果实。而在战争中,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他更希望保留自己的有生力量,而命令别国军队优先出战,郑军却跟在他人身后。
 
郑国和卫国、宋国之间的战争频繁
 
庄公的这个手段很高明,因为很多时候联军人数众多,令被攻打的国家不战而降;即使对方坚持抵抗,但是实力也弱于联军,联军中的别国军队认为有利可图,也会奋勇作战。但是在战后分配上,庄公又会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抢先下手抢夺土地,这也导致了郑国的国土逐渐扩大。
 
重视商业营商环境宽松
 
战争并不是郑国提升国力的唯一办法,庄公十分重视农业和商业,尤其是重视商业发展,他甚至在齐国名相管仲之前就认识到了商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
 
郑国第一位国君郑桓公曾经提出过针对商人的政策并被后代国君一直沿用。据《左传昭公·昭公十六年》中记载: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这个可以看作是郑国王室对商人的一个承诺,也就是不以武力威胁,通过不平等的对换关系,获得商人的资源。
 
齐国强大的原因离不开管仲的商业的重视
 
到了庄公时代,郑地的商贸往来更为发达,他同样也向商人阶级表达了自己仍然会遵守祖先的遗训的意愿,得到了商人阶级的认可。在他执政的数十年内,他不仅信守承诺,还派出部队保护从郑地往来的商队免遭劫匪的侵扰,一时间郑国商队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天下商贾巨富云集此地,极大促进了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和百姓的财富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从上述的文字中不难看出,郑庄公是真心实意地支持商业发展,并且为郑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郑地自从东迁后,从西南抵御犬戎的前线来到了缺少战争的中原富饶之地,这里是往来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是连接十余个重要诸侯国的商业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只要能得到政策的保证,天下逐利的商人自然会来郑国进行贸易,而郑国就通过为商人阶层服务和对其征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春秋时代中原地区的商业已经十分发达
 
除了地理优势外,郑庄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为商人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尤其是派出军队保护商队的做法,经过商队间的口口相传,提高了商队对于他的认可。
 
这个做法除了保护商队的安全外,还有一个更重大的作用,那就是激发起本国商人甚至外国商人对郑国的热爱和关心,使得他们在郑国对外作战时愿意对郑国提供帮助,除了获得财富,这就是发展商业更重要的意义。
 
军事力量位于诸国前列
 
国家富强,百姓安康之外,郑庄公始终没有放慢过对军事力量建设的脚步。之前我们在谈到郑国经济的时候提到,郑国是往来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而在军事领域,这种类型的国家被称为四战之地,也就是说四周都有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无险可守,防守压力巨大。
 
但是郑国凭借国家拥有的巨大财富和优秀的耕地资源,打造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左传》中曾经记载,当初郑伯克段之战中,郑庄公派子产带领二百辆战车出战。
 
春秋时期的战车
 
两百辆战车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古籍中寻找答案。据《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记载: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也就是说,一千辆战车要配备一千辆后勤车和十万士兵,所以两百辆战车大概要配备二万多士兵和数千民夫,这个规模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已经是名列前茅了,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
 
笔者认为,在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人口数量以及军事数量不能同日而语,战国时代动辄一场战争双方参战人数高达十数万,这里既有生产力提高,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也有许多国家被兼并的原因。而且春秋时代的士兵是由专业的贵族武士组成的,而战国时代的士兵是全民皆兵,这也导致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形式从争霸战争变成了灭国战争。
 
春秋时代的贵族武士
 
虽然这个时期郑国的军事力量和之后战国七雄那种万乘之国相差甚远,但是不能否认以当时的背景来说,郑国是军事力量较强的国家。从庄公讨伐共叔段战争的战前准备工作来看,由于庄公的准备比较周全,因此战争过程也相对轻松,他不可能背水一战,派出全部的军事力量,因此二百辆战车只占郑国军事力量的一部分。
 
即使拿出两百辆战车及对应的步兵和后勤人员,也并非当时的普通诸侯可以比较的,当时的晋国的战车数量都没有郑国多。鲁襄公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而子产执政时期的郑国,实力已经不如庄公时代,晋国却实力大增,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军力尚且相等,庄公时期的军事力量可想而知。
 
郑庄公发明的鱼丽之阵
 
结语
 
比起爷爷郑桓公,郑庄公时期郑国的地理优势可以算得上是好的太多。不过由于郑国分封时间较晚,所以比起其他大部分诸侯,国力在庄公初期还是稍显薄弱。而且位于四战之地,随时有灭国的风险。
 
到了郑武公时代,虽然有武姜不停地吹枕边风,希望武公不遵周礼,废嫡立幼,册立共叔段,但是武公还是顶住了压力,让嫡长子继承了国君之位,这才有了之后的郑国壮大,这里固然有武公身为姬姓后人重视周礼的原因,但是必然也有身为父亲对儿子的了解。
 
果不其然,郑庄公上位后,展现了强大的政治手段和治国能力。他借助郑国和周王室的亲密血缘关系,假借天子之名,俨然成为诸侯国中的首领,带领盟军东征西讨,趁势提高郑国的实力。在国内出现了内乱的隐患时,他甘于隐忍,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终在叛乱的火苗刚燃起时,用雷霆手段将其熄灭,没有使国家陷入到内战的泥潭中。
 
郑庄公由于不尊王所以拱手让出了春秋首霸的名号
 
除了战争之外,庄公还积极推动商业的发展和进行军事力量的建设,并且让两者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他不仅继续实行前人颁布的保护商人的政策,还用多种措施鼓励商人经商,尤其是派出军队保护商队,在当时尤为罕见。凭借这项举措,郑国得到了商人的一致好评,在战争之时得到了大量的财物支持。庄公又利用这些财富进行了军事力量的建设,进行了诸如建造战车、储备粮草、训练士兵、制定赏罚政策等一系列举动,极大增强了本国军队的战斗力,成为了当时名列前茅的军事强国。
 
靠着这些举措,郑庄公成功地在春秋初期将国家打造成了强国,先于晋楚齐等国,获得了春秋小霸之名,但是由于他的行为不符合尊王攘夷的评选标准,所以遗憾地落选了春秋五霸,他去世之后,郑国也逐渐衰败,最终成为了大国争霸的牺牲品。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13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