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揭牌仪式暨“王阔海新汉画滕州展”学术研讨会发言——陈柏(美术学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PPP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北大有“汉画研究所”,设在燕南园的一个角落,哪里曾经是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故居,虽然地处边缘,但它是非常著名和活跃的。“中国汉画学会”主要是博物馆系统的汉画研究部门。他们多从学术角度对汉画进行分析,比如从汉画像可以看出汉代城市的建设与布局结构;汉代园林特点;河伯与治水英雄故事的历史细节;可以分析出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儒家思想产生的土壤及传播情况等等。这样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如同汉代的疆域一样遍布,这是很多单位很多人在做的工作,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寻根朔源,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作用巨大。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jrzx/2019-04-10/75192.html
以“一塔六馆”为代表的滕州,不仅有丰富的地下遗址,还有人们可以看到的官桥汉文化遗存,从墨子、鲁班等一系列先贤所创造的中华文明给与我们的文化遗产,以及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开拓与发展方面,滕州无疑是全国的好样板。现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一楼是古汉画馆,二楼是“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这一举措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老汉画与新汉画在这里双峰对峙,展现出一种时代的活力,汉文化在这里古今同辉,别出心裁地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王阔海主席的新汉画创作已经进行了二、三十年,和以上的研究不同,这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多么超前的一个艺术探索过程,所以才可能在传统文化热的今天,展示出这样杰出的成果。它是独辟蹊径,借古开今的典范;它是辨析毫厘,纵横六合攀中华文化艺术之梦的壮行;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活化;它是融古汇今的大手笔。我借用著名评论家陈履生先生关于老汉画九美的说法对王阔海主席新汉画进行分析。一美“浑厚的气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新老汉画的双峰对峙,所产生的新汉画语言的无国界,为新世纪的文化重建做出了贡献。二美“丰富的内容”:由于新汉画的语言是从人类古老的、经过历史淘洗的遗产中再生的,有很强的辨识度和感染力,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它是传统的复兴与文化的再造。三美“多样的表现”:新汉画侧重意象的表达,意象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语言之一,有多少种意象就有多少种表现。四美“生动的造型”:新汉画是把中西造型技术都活化了的,好的造型才可能在新汉画中深化表达。五美“精致的装饰”:装饰的过程本身就是符号化的过程,新老汉画都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点。六美“变化的雕刻”:新汉画确实与雕塑艺术中的浮雕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汉画中有些作品本身也是浮雕,这是有大汉雄风的浮雕。七美“耐看的细节”:在画作中整体的表达都要归于表面的细节,既使抽象艺术也有细节的显现,新汉画由于它的高度概括能力,体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东方文化复兴。八美“不同的地域”:老汉画的分布如此广泛,题材形式如此众多这同样体现在新汉画中。九美“无法的自由”:新汉画在技术上由于突破了形式的羁绊,表现力是非常自由的。
最后以我所作的一首小诗作为总结:“法中有法不稀异,法中无法堪称奇,法外它法它境地,法遵自然得天机。”
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水墨艺术研究与创新,是集五十多年来的笔墨经验积累与造型艺术素养和学养之大成。他长期潜心于中国画美术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的研究,主张全面继承中国的绘画传统,更为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沟通了汉画像石刻与中国画笔墨之间的灵魂,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青铜、彩陶、金石、甲骨、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和古典艺术之精髓,打通了上下五千年各个文化关节与命脉,结合了中国文人画沒骨画水墨将其转换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形式符号。并远承宋梁楷《泼墨仙人图》,中接八大山人,近融张大千诸大家,将中国画沒骨画法推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融合了自己的诗文与书法学养将其自创的新汉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的文人画境界。其新汉画作品高扬了大汉民族博大雄浑,雄强奔放的文化精神内质,古朴典雅而富书卷气耐得细细品味;狂放而不失精微,洒脱而有力度。其作品在冲墨冲色间,营造出一种交融幻化,看似有却无,看似无却有,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的神秘境界。以新古典主义风姿昭示了中国画水墨发展的又一新的方向。被公认为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2018年王阔海先生所独创的中国画新汉画技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权,成为自建国以来中国画技法获的国家发明专利权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