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金融资讯 > 正文

基于学习中心的项目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09 14:43:43

 2019年4月4日,基于学习中心的项目学习交流研讨活动暨名师工作坊联谊活动在杭州市抚宁巷小学开展。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向东、杭州植物园园长余金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邱连根、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刘晋斌、上城区教育学院书记李敏、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郑一峰、上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湖州吴兴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朱颂伟等多位大咖。此外,喻伯军名师工作室成员、湖州黎作民名师工作室成员、闻蓉美、李冰名师工作坊成员、上城区小学科学90课时高级培训班学员、上城区各学习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共研学习中心的学教模式及路径。
 
项目学习
 
我们在实践
 
上午,杭州市时代小学王勇兵老师给与会老师带来了研究课《电路盒子》,作为STEM项目课程,王老师在前两个课时中已经让孩子给盒子赋予了情境故事并绘制了故事情节。
 
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引领下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故事盒子的电路设计及展示。在认识材料后,他们便开始了制作属于自己的电路盒子,讨论设计——绘制电路图——尝试制作——作品展示,孩子们思维飞扬,激情澎湃。
 
一个简单的盒子被他们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这样的趣味课程怎会不受孩子们的喜爱?
 
随后,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学校芮玉利执教了研究课《我的铁钉筛选机》。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面临了一个真实的现实问题:如何在铁钉生产线上分离残次铁钉及铁屑。
 
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孩子们开始了铁钉筛选装置的设计、制作、测试、评价及汇报,每一位孩子都做到了全程参与、积极思考。
 
最后,芮老师还将课堂进一步延伸:如果要把这个装置投放到市场,还需要进行怎样的改进?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思考、研究。这种真实性的问题解决及改进正是孩子们思维的起点及动力。
 
课后,与会专家和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实践教学。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却共同展示了STEM教学的魅力与精髓,给了老师们思维的碰撞与全新的思考。
 
紧接着朱颂伟老师结合湖州吴兴区的项目研究给与会老师分享了《基于学科的STEM项目实践及思考》。朱老师认为,STEM项目的出发点有三个: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指向科学概念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多种解决方案及多种方法。基于此,STEM项目学习的流程是提出问题——学习准备——设计与制作——展示评价——拓展提升,随后朱老师结合案例分别介绍了上述流程的实施建议。这些策略可实践性强,对于老师们来说是满满的“干货”。
 
学习中心
 
我们共研讨
 
杭州市抚宁巷小学作为上城区新型学习中心的代表学校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及魅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心的价值与意义,与会老师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筑英百草园、科学名人长廊、科学家墙、“未来科学+”探究厅、蒋筑英纪念馆等以学习中心为核心的多元学习空间建设成果。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回到活动主场,抚小合唱团为专家和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合唱表演,筑英学子乘着歌声的翅膀,放飞科技梦想,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研讨活动由杭州市抚宁巷小学梅升君校长主持。梅校长提到,“未来科学+”探究厅一出生就是“心怀天下”的宝贝,希望在上城区“走课走班走学校”的课改建设中更好地承担区域职责使命,同时它也希望成为校园整体学习空间化、学教方式变革的一个典型、经典场所。学校将学习中心视作一个具有点、线、面三重属性的校园物理空间存在,期望“未来科学+”探究厅成为校园学习空间持续建设中的一个大包容、大融合的经典学教方式变革场所,并以此伸展出一条可以串并联的行走路线,最终使抚宁巷小学校园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实现行走,可以体验、参与的正式、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集合体。因此,今天汇报呈现的不仅有相对成熟的“未来科学+探究厅”,也会有刚刚萌芽的“筑英百草园”,总之不辞粗陋,但求专家智慧。
 
随后,闻蓉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主题为《基于学习中心的项目学习研究》的微报告。闻老师认为,学习中心的建设及开发应当结合学校的特色进行,而“未来科学+”探究厅就是抚宁巷小学结合科技特色、精品课程、特色场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从前期的沟通交流到达成共识最后设计施工,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最终都一一克服了,其中还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帮助及引领。基于学习中心闻老师也提出了两点思考:项目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能集思广益,共同促进学习中心的优化发展。
 
接着抚宁巷小学张岚老师从《小小建筑家》项目入手,向老师们介绍了基于学习中心的STEM项目分享。在课程项目开发上,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挖掘学生对一个项目的关注点、兴趣点及研究点,教师在此基础上,重构目标并结合多元目标,创设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多区域划分的学习空间中完整地经历探究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案的设计、实施与完善的过程,并多元的展评方式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提升动手实践、问题解决、多元展示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思考,这就是学习中心体现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jrzx/2019-04-09/74829.html
探究者的乐园——“未来科学➕”探究厅
 
接着抚宁巷小学张文忠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筑英百草园的规划设计,百草园中不仅会有桑树、蔬菜、花卉,还会有水培植物、水池生态系统。基于将教材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学生将对三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出现的植物进行种植并长期的观察记录。孩子们可以在百草园种植区感受生命的奥秘,与植物来一场亲密接触。
 
活动最后,喻伯军、陈向东、余金良、邱连根、刘晋斌、朱颂伟、李家绪等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抚宁巷小学学习中心的设想和建设,为了优化学习中心的发展,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核心课程设计方面,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可通过一些有辨识性的问题,鼓励在探究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关于百草园,建议可以与学校校园植物挂钩,以求更丰富的资源,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种植,甚至包括“语文书里的植物”,充分发挥教育价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意义;百草园应该是个体验馆,让虚的学习实的体验结合得更好,让实际的体验学习更多虚拟技术,让具体学习更多具身体验。在课程开发方面,建议要集思广益,融合多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研究;在课程实施方面,可以从小课题等形式出发,比如百草园可以同时做成植物研究院。评价的范围可以有更多维度,比如交往,比如拓展学习意向,比如百草园和物联网可以结合起来,湿度温度PH值等更具体体现相关学科的元素。
 
有了专家的引领,老师们对基于学习中心的模式与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期学习中心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基于学习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教方式的真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