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著名花鸟画家卢贵友个人画展4月4日在鼓楼北街鹤艺轩开幕。天津十大画家之一、著名花鸟画家姚景卿,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天津美协花鸟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郭书仁,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人物画家琚俊雄以及书画同仁、艺术机构、工商企业嘉宾一百余人出席了画展开幕式。画展开幕仪式由书法家、相声表演艺术家佟有为主持。ddd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jrzx/2019-04-08/74324.html
卢贵友个人画展将传统之美呈现于观众,展出了他近年来创作的花鸟画作品60余幅,通过他的花鸟画艺术,探讨艺术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重意境的写心观念。相信当您驻足于鹤艺轩展出的卢贵友作品面前,沉浸于传统书画艺术之中,能够暂且忘却世尘,得到美的享受。
卢贵友,字朋轩,别号静浩居士。1950年生于天津市。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师承梁崎,霍春阳诸先生。深受先生们的影响。至今仍坚持,研习,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多年来参加各等级大展,多幅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得到观者的认可。本人始终坚持“读书,行路,结贤良。平心,静气,求众长”。现为中国楹联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院士,天津市花鸟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卢贵友从20多岁的时候追随津门国画大家梁崎先生学画,他对绘画的理解和热爱都是受了梁崎先生的影响。卢贵友的画面中追求“静”气。他在画中能追求和传达出“静”气,是其主观旷达、超脱、隐逸的结果,也是其多年来注重多种文化滋养的结果。庄子认为“虚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审美态度。有了这种审美心态,才能如苏东坡所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创作主体心静了,方能感知万物的美,也才能传达出万物的“静”美。卢贵友认为如果一张画把一个非常安静的人都挑动的浮躁起来是不对的。他说:“我自己的绘画坚持咱们中国绘画的‘中和’,我觉得一张作品应该给人们最基本的一种感觉就是安静。如果一张画把一个非常安静的人都挑动的浮躁起来是不对的。我现在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我的画之后能感受到安静和美。安静是一种修养,所以我希望我的画能让人静下来的人。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和西方是有区别的,我们就是讲求‘中庸’,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没有传统文化的基础,想画好画是很难的,没有目的的追求也是不行的。发扬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何况我们画家本身就是搞艺术的人,更应该负这个责任。”在画中追求一种超脱的静美,卢贵友是进入到这种境界了。
卢贵友在画面中追求“和”与“平”。“和”是万物在竞争当中处于一种相对协调、均衡的状态,而“平”是安定、安静的意思。《国语》中尝以“和平”论乐:“乐从和,和从平——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各种声音的呼应协调叫“和”,声的音量适度叫“平”,这是一种高度健康的审美境界。美术理论家李毅峰认为:“这也正是由对自然的模拟写生到传神写意再到形神兼备主客统一的表现方法而升华出的美,同从主体生理上的和到精神、心理上的和再到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和而认识的美的统一。这样,把美存在‘和平’之中,通过‘和平’而表现出来的事物物质也就通过审美活动‘以平其心’,产生‘心平气和’的艺术效果。”卢贵友的花鸟画正是通过画面中的宾主、浓淡、虚实、藏露、工写等对立因素的合理配置,在表现过程中的相辅相成,把对象的审美特质表现得鲜明突出,于形神之外呈现出一团和气。除此之外,卢贵友还特别喜欢表现和平鸽的题材——和平鸽是对“和平”境界的强调。他通过题材、构图、造形、笔墨、设色等手段,体现他喜爱“和”、“平”的审美特质。
艺术是需要用一生精神来滋养的。卢贵友与人为善,谦虚好学,思维活跃,具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清晰透彻、深邃广博的思想境界。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在继承传统花鸟画艺术的基础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大自然中感悟自然,形成了笔墨老辣、构图大气、内涵丰富、时代鲜明、生机盎然的绘画特点,他在传承与创新、守常与求变的探索实践给观赏者以身心的愉悦及美的享受。(包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