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Aladdin)是《一千零一夜》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最初并没有被收录在《一千零一夜》,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阿拉丁和阿里·巴巴(Ali Baba)是两个单篇故事。这两个故事是是由法国翻译家高兰德(Antoine Galland)翻译并加入进去的。高兰德声称他是从叙利亚男子汉娜·迪亚卜那里得到的故事。jjj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现在的阿拉丁故事受到全球的追捧,如此的荣誉不应该只是高兰德所有,我们不应该遗忘最开始的那个叙事者——汉娜·迪亚卜,因为他才是最初的“阿拉丁”。
被遗忘的叙事者
直到1993年,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迪亚卜自传之前,迪亚卜的身份一直都很神秘。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并非法国的原创的。根据文化历史学家阿拉法特·拉扎克(Arafat Razzaque)的说法,迪亚卜的人生故事实际上可能与阿拉丁的故事相似。
迪亚卜出生在阿勒颇的一个基督徒家庭。迪亚卜在少年时期父亲就过世了,然后去当地一家修道院待了一段时间。
1707年,他作为仆人和口译员加入了由保罗·卢卡斯(Paul Lucas)领导的法国探险队,这个人还是个古董收藏家。迪亚卜和卢卡斯一起行走了整个地中海,后来他被带到了法国。
不过,由于迪亚卜无法在巴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于1710年又回到了阿勒颇,在1717年结婚,并在集市上成为一个纺织商人。
迪亚卜在1763年开始写自传,这个时候他已经75岁了。在他的自传里,充满了奇幻、冒险、匪徒、背叛以及主人卢卡斯的回忆。
故事中有记载,他和卢卡斯从阿勒颇出发后不久,卢卡斯想在伊德利卜附近的叙利亚村庄探索教堂遗址。因为卢卡斯一直在寻找考古宝藏。他让当地的牧羊人进入地下岩石中探索,结果牧羊人从里面找到了一枚古老的戒指和一盏灯。
也许,迪亚卜的阿拉丁神灯就是由此受到启发的。
后来有很多学者想了解迪亚卜的故事,他们翻查了各种历史记录,发现,迪亚卜生活和成长的城市阿勒颇,以咖啡馆和无数的专业讲故事者而闻名,因此,学者大胆猜测,正是因为有这种的生活环境,才造就迪亚卜有讲故事的能力。
阿拉丁的原型人物
其实,我们可以相信阿拉丁的原型人物就是迪亚卜。
比如,迪亚卜从小失去父亲,而阿拉丁在很小的时候把父亲气死;
迪亚卜拥有一个市场摊位,阿拉丁也一样;
迪亚卜渴望富有,与卢卡斯一起探险,寻求宝藏,阿拉丁也渴望富有;
迪亚卜找到了一枚古老的戒指和一个灯,而魔法师也送了一个戒指给阿拉丁,他还获得了一个神灯。
后来,他来到了法国,在那里遇到了高兰德,他就讲述了这个“神灯的故事”。也许迪亚卜一直期待的富有和幸福,都寄托在了阿拉丁身上。
《一千零一夜》版本
《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版本其实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迪士尼版本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原版的主角设定国家是中国。
有学者认为:“在阿拉伯的认知中,中国常常只是遥远国土的象征,正如先知所说的那句名言:‘在中国,寻求知识’。在这种抽象,异国情调的熏染下,人们认为中国是极为神秘的。”
在欧洲人对该故事的早期改编中,阿拉丁被描绘成中国人。维多利亚时代的插图画的阿拉丁拥有一根长辫子,这是清朝的典型代表。
除了背景外,高兰德写的故事与迪士尼也完全不同。首先是阿拉丁的性格,“粗心和懒惰”;然后在精灵数量上,《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的身边有两个精灵,其中一个住在神灯里,另一个住在魔戒里。
还有一个事实,比较毁三观,那就是阿拉丁在遇到公主时,公主已经订婚了,阿拉丁利用精灵绑架了新郎,把他放在一间又冷又暗的牢房里囚禁了两夜,直到婚约被废除,这也算是阿拉丁破坏了公主的婚姻。
最后就是欺骗的成分,他本是穷小子,走捷径,找了精灵,他利用精灵获得的财富,不断迷惑公主的父亲,最终娶了公主,也赢得公主的心。
也许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美梦,如果一不小心实现了,那该多好。因为做梦也不犯法,你说是不是?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6-15/13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