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月13日电(记者林春茵张丽君)“我把稿费都用在孩子们身上,希望圆他们的大学梦。我理解,这就是在圆中国梦。”徐中远12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xxx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徐中远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毛泽东晚年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退休后,徐中远将撰写红色书籍所得稿费逾2000万元,发起成立“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帮助家庭困难的学子上学及贫困老人安度晚年。他也因此成为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发起人、原理事长。
“圆梦班”扶贫助学是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实施的助学品牌项目,也被视为“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
在12日举办的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二届三次理事会议上,中新网记者获悉,“圆梦班”自2012年起步,至今已在全国12省(自治区)捐资设立25个“圆梦班”,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有1500多名高中学子受益,考入大学的超过600余人,其中400多人考入名牌重点大学。仅在福建,就有5个“圆梦班”分布于革命老区龙岩、畲族聚集区宁德等地。
“圆梦班”从成立伊始,就备受关注,被指为“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善举”。
在当天于福州举办的首届“圆梦班”扶贫助学论坛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宣读了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为论坛发来的贺信,贺信中写道:“‘圆梦班’整班扶贫助学是‘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在捐资助学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探索。”
“‘圆梦班’扶贫助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育人。”徐中远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这种新探索”包括全程关注受助学生,针对贫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过程中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一一化解、疏通、克服、解决;同时关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家庭中的实际困难,让老师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都用在教学上。
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海林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圆梦班”扶贫助学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包括发动爱心企业家捐资、动员组织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参与到“扶贫”的队伍中来,激发地方干部勤政积极性等。
刘海林认为,“圆梦班”培育的农村菁英年轻人,对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正向化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家境贫穷但学业优秀的孩子有机会完成高等教育,能够有能力掌握新知识,新科技,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状态。
“圆梦班”在福建设立五个,福州外国语学校“圆梦班”和宁德中学“圆梦班”都将于今年9月招收首批受助学生。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结合“圆梦班”在福建的实践,肯定了这一助学模式的三点经验:组织保障到位,为“圆梦班”扶贫助学的良好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精神激励到位,为“圆梦班”学子注入强劲的上进动力;物质帮扶到位,为“圆梦班”学子解除高中三年读书的后顾之忧。
李迅表示,以福建省为例,每年用于学生资助的财政性资金达27亿元左右,资助学生430多万人次。但目前福建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5万人,其中在校生6.7万人,脱贫攻坚的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对突遭变故致贫致困学生的应急救助制度还不尽完善,“诸如‘圆梦班’公益性资助显得尤为重要,她既是对国家资助制度的有力补充,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每个个体的进步,每个个体的进步,首先则有赖于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机会。”宁德“圆梦班”资助方代表,融汇(福建)集团总裁黄丹青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圆梦班’为贫困孩子们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更难能可贵的是,搭建了一个连接公益组织、政府、企业、学校、受助者、公众、教育工作者、学者等多种角色的公益平台,让扶贫助学得以持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