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我校主办的第七届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在蛟桥园校区图文信息楼一楼2号会议厅隆重开幕;论坛由我校艺术学院承办,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小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学术评议委员,中国音乐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序教授分别发表致辞,艺术学院院长包礼祥主持。
首先,刘小丽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出席论坛的嘉宾和参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对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紧接着,她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办学历史及近年来艺术学院的办学成果。最后,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推动我校音乐学科的发展,促进不同理论和方法的融合与创新。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审专家杨易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刘静,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辛雪峰,著名戏曲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裘派花脸的第三代传人李梦熊,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得者赖志良教授;省非遗中心副主任付安平研究员、省内高校音乐学院专家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艺术学院副院长罗时武、樊凤龙、党委副书记陶志超及音乐系教师等参会。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分别讲述专题报告会,各位专家将自己研究邻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交流讨论,给与会者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秦序首先以“关于文化自觉对我们的重要启示”为主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文化自觉理论,他表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的自主地位;杨易禾以“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为主题,提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问题,不仅是艺术创作,表演中常思考的问题,也是艺术品评中衡量艺术作品,艺术事象的优劣、高下的重要依据;刘静以“传统音乐中北昆唱腔与曲牌”为主题,以声各小变、腔调略同,北方昆弋风格的形成,北方昆曲与《滚绣球》曲牌等来介绍北昆唱腔的特点;李梦熊以“行腔运字在演唱中的重要性”为主题,简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以及京剧名字的由来展开行腔运字在演唱中的重要性,特别讲述了京剧的念白韵白和京白;赖志良以“让传统音乐文化重焕生机——以十八滩号子为例”为主题,分别从悲壮的赣江十八滩文化、丰富的赣江十八滩文化以及豪迈的十八滩音乐来切入主题;辛雪峰以“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为主题,提出了秦腔的三大模式分别是戏曲改良型、名角排版型、政治实用型;我校韩玉澎副教授以“多元文化背景下唱歌艺术若干问题再思考”为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歌唱技巧、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及歌唱的技能;我校方晴博士以“培养当代青年对传统音乐的文化认知——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为主题,提出了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免疫力等理念。
最后,包礼祥作总结讲话。首先,他对今天与会专家所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其次,他提出,教师应该做到弘扬文化自觉,从对文化自觉的认知过渡到对文化自觉的自信,这也是教师工作的使命!
从2012年至今,艺术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大力推动了我校音乐专业的发展,为我校师生与音乐界学者及业界同行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论坛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将继续进行分开讲座的授课,集中学界与业界的顶尖智慧,给艺术学院师生带来音乐上面的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