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宋庆龄与上海”文物特展在沪揭幕,200余件文物集中展出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20 08:16:42

本次展览分为“成长在上海”“奋斗在上海”“永远在上海”三个专题版块,分别介绍宋庆龄在上海的家世背景和成长历程,宋庆龄在上海为了民族独立、缔造未来而谱写的人生华章,以及宋庆龄作为上海女儿的优雅知性、眷眷乡情。展览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了宋庆龄为国家独立富强、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也展现了宋庆龄作为上海女儿的赤子之心和高雅情怀。

展览共展出展品350余件,其中文物200余件,历史照片和资料150余幅,展陈文物等级高、数量大,有30余件文物系首次公开展出。其中既有关乎历史进程的重大命题,也有体现个人生活的丰富细节。

宋庆龄收藏的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啊,甜美神秘的生活》《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起来》等(首次公开展出)

宋庆龄收藏的八音琴(首次公开展出)

宋庆龄本人弹过的钢琴现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首次亮相的唱片与八音琴。八音琴是宋庆龄友人所赠礼物,而唱片《啊,甜美神秘的生活》《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则是宋庆龄特地写信给德国友人王安娜,委托其帮忙选购的。展览也展出了1951年6月宋庆龄写给王安娜的这封信的扫描件。她还收藏有一本1917年版《胜利唱片公司目录》,也在展览中展出。

宋庆龄外祖母一族倪氏是徐光启的后代,1962年是徐光启诞辰400周年,宋庆龄手书“倪氏家史”,辗转经由台湾历史学家张其昀之手送达宋美龄,又通过宋美龄传递给宋家在美的每一个成员传阅。那时,宋庆龄与她的妹妹宋美龄,以及其他宋家成员,已经因为政治局势而天各一方,再未相见。多年以后,学者在美国胡佛档案馆藏宋美龄书信中发现了这一“倪氏家史”的手抄件。

在关于宋庆龄饮食喜好的一组文物中,有一份1962年春节宋庆龄在上海家中过年的菜单,罗列了从除夕大年夜到初二这三天的饮食。

从中可知“水笋红烧肉”是过年时的主菜,宋庆龄连吃了三天。上海普通人家过年常吃的白斩鸡、糖醋小排骨、辣叭菜、炒年糕、糯米圆子(注明每人二只)也都包含在内。有些特殊的是初一吃的猪肉饺子,那是宋庆龄为了照顾寓所工作人员中的北方人而特意加上的。这份家常而不失上海本帮特色的菜谱,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反映了宋庆龄俭朴又为人周到的人物品格。

宋庆龄的藏书,其中有许多外文书

宋庆龄藏书,不少是首次展出

宋庆龄的不少藏书也是在这次展览上首次展出的,包括《马克思》《宗教破产》《俄国革命史》《上海阴谋》《儒林外史》《巴黎圣母院》(法语版)《从延安到北京》《上海的早晨》《莫斯科风光画册》(俄语版)《中国木刻和剪纸》《毛泽东选集》(一)、《新雅菜谱》等。

展览围绕宋庆龄在上海的活动轨迹展开叙事,通过精选的宋庆龄历史照片、信函文稿、著书宣言、主办报刊、藏书唱片、衣物首饰、生活家居用品等珍贵文物,辅以宋庆龄原声讲话、国务活动视频、人物访谈口述、寓所场景复原等,展现了上海对她人生的深远影响。

宋庆龄的留学护照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传奇家世——成长在上海”,展出有宋庆龄赴美留学护照、宋氏三姐妹在美学习期间留影、手书外祖母家史、孙中山宋庆龄婚姻誓约书、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印章、共同使用过的门球具等珍贵文物。在重要文物展品的说明牌旁还配有相应的二维码,可以进一步了解文物故事。

以宋庆龄赴美留学护照的文物故事为例,观众阅读图文内容可知护照上填写的中英文详细信息,有宋庆龄的生日、身高、入学年份、入境美国的日期,还叙述了这份护照如何历经转辗被无意发现,又漂洋过海再度回到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故事。

展览第二部分主题是“人生华章——奋斗在上海”。上海是宋庆龄奋斗和工作时间最久的地方。在这里,她独立走上政治舞台,反抗外来侵略,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新中国建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提升妇女权益,推动少儿教育。

其中陈列了一本宋庆龄的藏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题赠宋庆龄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又译《红星照耀中国》)。书的扉页上有斯诺亲笔题词:“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庆龄同志,你是中国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对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

展览展出了四件宋庆龄曾穿过的袄裙和旗袍,还配套展出了部分宋庆龄用过的手袋、皮鞋、配饰和化妆品。

展览的第三部分“雅韵留芳最悠长——永远在上海”展示了宋庆龄的衣饰着装、饮食习惯、居室布置、兴趣爱好等作为上海女儿日常生活的一面,并通过宋庆龄带有浓重上海口音的讲话音频、以及书信等展示宋庆龄对上海的感情,对家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