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弦舞比赛
“听见笛子三弦响,人人脚杆都会痒”。彝族"大三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次活动计划在西街口镇范围内组建12支文艺队进行大三弦比赛,每个村委会组建1支参赛队,芭茅村委会组建2支,其他一支,每支参赛队人数不少于16人,以传统的“大三弦舞”形式为主题,体现“能弹、能跳”,凸显彝族大三弦热情奔放的文化韵味。
2
沙布玛现场演唱
“沙布玛”组合成立于2014年12月8日,由四位热爱音乐的彝族撒尼小伙组成,“沙布玛”意为玉米,玉米是彝族撒尼人的主粮,彝家人离不开玉米,就像沙布玛兄弟永远不分离。他们的歌像传唱的彝家玉米酒,醇香绵甜,后劲十足。喜欢他们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哦
3
蒜王争霸赛
参赛蒜农选送10个个大、皮白的大蒜参加比赛,通过重量、型状、味道选出前三名,其中最出色有机大蒜当选蒜王。
4
剥大蒜比赛
每人一盘大蒜,要求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全部剥出,不能有破损,比赛三人一组进行,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完成的游客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包。
5
千人大三弦狂欢
大三弦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彝族撒尼人昂扬向上、热情奔放的性格。那热烈的场面使舞者和观众都热血沸腾。可以这么说,大三弦舞是彝族撒尼人的魂,只要大三弦激昂的旋律响起来,不论男女老幼都会跳这种简单又热烈的舞蹈。
「西街口镇芭茅村」
被称为“中国大三弦之乡”的地方
红土蓝天间,轰鸣的大三弦,欢乐的彝家人,远远望去,这一切更像一朵洁白的花儿在这地平线上不断绽放舞动。舞者忘我的陶醉,观者的心绪也被激荡着,在天地间,彝家人就这样地通过大三弦,把所有的欢乐与幸福率真而热烈地表现出来。
彝族撒尼山寨芭茅因大三弦而远近闻名,山寨浓郁的群众三弦文化造就了众多形式各异的工艺大三弦,因而被称为中国大三弦之乡。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周边无污染源工厂、企业,至今依旧有着常年不干、清澈见底的龙潭泉水,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壤富肥沃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强。
彝族人民淳朴勤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年来独特的自然气候,稳定的自然环境使得芭茅村逐渐形成规模性蒜区,在蒜区的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的定向培育而形成了本村品牌“芭茅大蒜”。
累并盼望着,这个季节的芭茅处处充满着活力。
咸菜,冷饭,一杯水。这是芭茅蒜农中午在地头的午餐。
加上芭茅独特的气候环境,最适宜“独蒜”的生长,也形成了芭茅“独蒜”个大、肉厚、纯天然、无污染的品质。
大蒜的功效
大蒜含有大蒜油、大蒜素、蒜氨酸和其他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功能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杀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抗辐射,减肥,抗血管内膜粥样硬化,抑制肿瘤等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功效有抑菌消毒、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衰等。而最重要的是大蒜不仅可以抗癌,还可以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