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17感动德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文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璞平,市政协副主席崔书强出席。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德州日报社、德州广播电视台、德州晚报社主办。
2017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德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级文明县市区达到8个。禹城孙洪香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入选“中国好人365封面人物”,3人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宁津谢金虎同志被评为“山东好人2017十大年度人物”,这是我市连续五年有人入选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有德之州、文明之城”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
“感动德州十大人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道德内涵,为社会各界树立了道德标杆,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导向作用。他们彰显的人性光辉、崇高道义和向上向善的精神,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2017感动德州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李强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细纱车间副主任
李强1999年加入纺织行业,他把人生中最美好、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青春岁月都挥洒在了纺织行业。因为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他一心一意,扎扎实实,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岗位上。积极学习新技术,钻研新问题,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连续两年荣获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李强被评为德州市劳动模范。2014年,恒丰纺织有限公司创建了“李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获得实用新技术专利证书4项,多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成果等获得省级、国家级表彰。李强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6月,李强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0年12月5日晚上10点多,由于车间设备出现突发故障,造成停台,需要立即进行修理。当接到车间电话后,他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车间。经查看车头内部的齿轮打坏了许多,因为车头内比较复杂,齿轮相互咬合,经过反复的琢磨,慢慢的一点点的把齿轮从车头内部全部拆卸下来,足有二十多个大小不一的轴套,车头只剩个壳,修理起来难度相当大。通过琢磨和思考,直到第二天的凌晨6点半,他终于把所有损坏的齿轮都更换完毕,看着修好的设备,他没有熬夜的疲劳和加班的牢骚,而是欣慰的笑了,他说:“只要机器能正常的运转,我就很高兴,而且很有成就感。”
2013年车间要增加规模,新装16台细纱机,联系好的外援队都没有如期到来,怎么办?他却说:“我们自己干!”他要求团队要以结果为导向,克服困难,经受住考验,发扬铁人精神,给车间、给公司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安装过程中每个人都全力奋战,处处散发着正能量,在保证保全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他们提前完成了安装任务,完成了使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2014年公司扩展规模,二期11台赛络紧密纺设备的安装中,克服外援不能如期安装和机件延期到厂的不利因素,李强带领队员加班加点的进行安装工作。他带领队员,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钟,第二天早上7点就来到安装现场,一直到安装结束,他从没有休班。面对困难和考验,他带领团队,发扬了铁人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借鉴前期安装的经验,改变安装的工作方法,加强和各队长的沟通,本该由2个安装队完成的安装任务,他带领着1.5个安装队提前4天完成了安装任务,为设备早日运转生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工作中,他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每天除了完成车间的日常工作,还主动协调车间完成难纺机台的维修工作,使细纱车间的设备良好运转,目前细纱机平均锭速在15100-15300转/分之间,瞬时断头在1.5根以内,为最大限度提高产能奠定了基础。
李强不是专业学纺织的,所以关于纺织的专业知识都是他一点点摸索积累的。面对不断更新的机器设备,他从没有停止不前,而是不断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维修知识到整个设备的运转原理,从简单的维修到技改创新,从做好维修工作到管理好整个车间……无数个日夜,当大家都下班了,他还在车位上反复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查阅资料学习,他还说学习是打磨自己的利器。
因为热爱纺织,他把“设备正常运转,纺出客户要求的产品”作为工作的使命,全心全意为每台设备提供精致的维修保养服务。每年开展A类设备维修340台次,B类维修690台次,设备清洁扫车8400多台次,飞轮加油957台次,提高了细纱的运转效率和产量,为设备突发故障提供及时维修,有效地为生产保驾护航。2015年纱线总产量达到16870吨,同比增长10%,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2014年,公司以李强的名字创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被授予“德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李强等多名员工的创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交流空间。为了攻克一个个新问题,他在自学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针对车间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一年来,工作室先后取得创新成果100余项,4项实用新型技术获得专利证书,3项实用新型技术正在进行专利的申报,多项QC成果、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成果荣获全国纺织系统、省纺织行业协会及集团公司级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