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三月廿三(即5月8日)妈祖诞辰1058周年纪念日临近,世界各地的信众已陆续回国参与妈祖诞辰祭典活动。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这句话毫不夸张。今天全世界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单台湾和新加坡就有70%的人信仰妈祖。
妈祖是我国国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另外两个是黄帝和孔子。
妈祖诞辰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小渔村,一户姓林的官宦人家降生了一个女婴,因出生不哭不闹,故取名为默,当地人也称之为林默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八岁入塾读书,能过目成涌。长大后,她矢志不嫁,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防疫消灾。她热心助人,为乡亲排难解纷,行善济世。
南宋之后,林默先后被14个皇帝敕封了36次,地位从“夫人”、“天妃”到“天上圣母”,成为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妈祖文化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这样的地形不适合农耕文化的发展,唐朝末期“三王开闽”后福建才真正发展起来,又由于耕地较少,因此地方官员都十分注重海外贸易。
经历了唐末和南宋末两次大移民,中原地区的人民来到福建,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加上福建山多林密,出产优质的木材,当时南宋福建的造船业盛极一时,尤其泉州造的海船之大、技术之先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陆地的“丝绸之路”被金朝和蒙古切断,泉州就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超过广州,成为当时海洋贸易的中心。
因此为了增强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南宋朝廷就需要提高林默的影响力。此时的妈祖文化已经不只是地方的女神了,她与道教文化相结合,成为了护航女神。
(妈祖圣迹图——托梦护舟)
由于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与世界的物质及精神文明交流更加频繁,因此代表中国海洋文化的妈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元代时期全国掀起了妈祖信仰传播的高峰。
明朝郑和下西洋,每次在海上遇险时,总会向妈祖祈求庇护,每到一处码头,必先建庙祭拜妈祖。船队到哪里,妈祖文化就传到了哪里。
明清时期,福建成为侨乡,妈祖信仰随着福建人的脚步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支柱。
妈祖巡游
妈祖从一个舍己为人的民间小女成为亿万民众信仰的天仙,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从内陆走向海洋、走向开放的过程。
为纪念妈祖,弘扬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文化,蜈支洲岛旅游区将于5月8日举办第五届“妈祖诞辰1058周年暨妈祖巡游祈福法会”祭典活动,届时信众、经乐团、舞龙舞狮队等祭典人员将齐聚蜈支洲岛妈祖庙,为渔民祈福,为游客祈福。
三亚蜈支洲岛妈祖庙系中国最南端妈祖庙宇,此庙宇建立于1893年,先是供奉中国方块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后被清朝时代的渔民用以供奉航海保护神妈祖。
1993年,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将岛上妈祖庙庙宇重新修缮,后为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于2014年开始,每年一届定期举办妈祖诞辰巡游祭典活动,吸引了广大信众和游客上岛进香。
蜈支洲岛“妈祖诞辰1058周年暨妈祖巡游祈福法会”祭典活动期间,将依次进行“祈福仪式”、“妈祖巡游”、“妈祖出海巡游、放生”、“妈祖庙街活动”。
祈福仪式
当天,所有信众将集结于蜈支洲岛妈祖庙
会场正中高设香台,供奉妈祖,庄严宝相
陵水县信众、后海村神婆将进香祈福
主持人宣读祭文,主祭人献“五贡”
道长登坛作法,诵经祈愿
待礼成教拜后公开巡游
妈祖巡游
妈祖圣驾起坛,经师开道
轿夫、旗手紧跟,列队巡游
陵水县信众、后海村神婆也加入队伍
祈求妈祖庇护,出海顺利
待巡游完毕队伍到达夏季码头后
将在码头进行祈福法会
向游客授予绶带广传福佑
妈祖出海巡游、放生
码头法事完毕,道长随即登船
信众随行而上出海巡游
舞狮舞龙不断,变脸表演上阵
游客还将有机会参与到放生鱼苗中
行善保护自然
祈福国泰民安
妈祖庙街活动
巡游期间
妈祖庙会街还有特色民俗活动推出
糖葫芦、糖画、捏泥人、花生糕、手掌画等
丰富的民间特色共同助推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