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古镇山海秀,食载深沪情”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落幕。在这个“五一”假期,50个摊位,超百种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深沪美食广场,体验“舌尖上的深沪”。在为期3天的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中,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活动,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昨天虽然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但是不少人抓住了假期的尾巴,赶来深沪美食广场,现场依然人头攒动,生怕错过美食盛宴的“末班车”。
“今天比较有空,就想着带母亲出来走走逛逛吃吃。”从永和镇过来的林女士,带着六旬的母亲来到深沪美食广场。林女士说,平时工作忙,五一假期到外面又人挤人,而且母亲也不适合长途出行,深沪美食广场就成了最佳选择。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摊位上都挂着菜单和具体价格,让游客可以放心消费。3天里,虽然游客不断,但是美食广场内卫生保持得不错,不仅有随处可见的垃圾桶,而且还有充足的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桌面,让广场的地面和桌面卫生得到保障。
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告诉记者,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多家晋江伴手礼也前来参与,这也是晋江伴手礼第二次参加深沪美食节。“今年的美食节,我们还和入驻的商户签署了协议,在价格、食品质量和卫生方面都有了更好的保障,让游客吃得安心,买得放心。”黄清海介绍,深沪目前拥有小吃80多种,还拥有7枚“国字号”地理商标,美食资源丰富,未来也会举办更多的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深沪,了解深沪小吃。
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相较往年,多了“旅游”的元素。深沪镇一面依山,三面临海,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拥有18公里的海岸线,素有“峙海金狮”的美誉,是个富庶的半岛渔区和商贸港口,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深沪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古深沪对外联系的通道“璧山栈道”、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庵山沙丘遗址”、明代抗击倭寇的“烟墩山烽火台”、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底古森林遗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都是深沪镇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旅游文化资源。深沪镇也将积极开发旅游路线,让更多人感受海丝小镇的人文魅力。
美食节从第一届开始,现在已经风风火火走过了三个年头,深沪美食一次次集体亮相,大规模地向外推广,赢得了广泛声誉。深沪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奕友告诉记者,近年来,深沪紧紧围绕“建设海丝风情小镇”这一定位,依托渔港经济区这一载体,突出“产港城联动、山海湾融合、食赏游一体”这一方向,致力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打造高品质的人文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浓郁渔港风情的特色小镇,而深沪美食,就是深沪这座千年古镇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期待,在这张色香味俱全的名片引领下,各位远道而来的宾客们,能够踩着古老海丝文化的脚印,尽情倾听海西春潮的声音,感受海洋经济迸发的浑厚动力。”
据了解,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除了超百种美食外,还举行了2018晋马热身赛首站——深沪站活动、“树导向,开新风,唱响时代主旋律”文艺汇演、亲子家庭美食烹饪赛、深沪美食DIY活动及油画展等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由中共深沪镇委员会、深沪镇人民政府主办,深沪镇文体服务中心、共青团深沪镇委员会、深沪镇总工会、深沪镇公安派出所、深沪镇边防派出所、深沪镇交警中队、深沪镇妇联、深沪镇教委办、深沪镇渔业办、深沪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深沪镇同业小吃公会、深沪美食广场管委会承办。
“深沪糖芋”授牌仪式举行
4月29日,第四届深沪美食旅游文化节在深沪美食广场拉开序幕。50个摊位的商户齐开张,为四方游客带来一场美食盛宴。
当天上午,还举行了“深沪糖芋”授牌仪式。记者了解到,2011年12月“,深沪鱼丸”成为晋江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后,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于2016年成功注册了“深沪花生”“、深沪糖芋”“、深沪紫菜”“、深沪鱿鱼干”“、深沪虾仁干”“、深沪巴浪脯”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经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与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沪镇人民政府商议,决定在获批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对符合产销“深沪糖芋”条件的会员企业,首先给予授权使用。今后,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将在会员企业中,根据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生产资质,有条件地继续给予授权使用。
黄清海表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其相关产品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是深沪地方产业地域文化的标志符号。规范运用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更好地提高“深沪小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促进“深沪小吃”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