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下午,“林墉:似山还似非山”山水画新作展于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王璜生担任策展人,将展出林墉近三年来创作的山水画作品40余件,分为“云山悦我”“很古很久”“不问岁月”三个版块,在广东美术馆一楼四个展厅展出。
“云山悦我”版块的作品展现了林墉不羁、恣意的“狂”,笔墨的飞动,山石的扭动,云水的扯动,黑白的律动,构成了画面的“势”与“力”。
“很古很久”版块所突出表现出来的是林墉绘画美学的另一个面向,即“团块”与“凝重”。
而“不问岁月”这一版块体现出“老”与“野”,山间荒野,杂树乱花,古藤刺竹,老梅残荷,还有那山岚野烟,苍云凉月,霜风冷露,每个画面都是一种历经岁月的生命自在状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2日。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语)
山水之道,在于境界;为人为艺之道,更在于境界。以上的这段语录,来自于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他谈论的是参禅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境界,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又到看山仍然是山。但这“仍然”的山是什么,这只有参禅到了这一境界的人自己心里才明白,这是否就是“是山还是非山”的境界?很久很久以前读过苏轼《水龙吟》词,其开篇“似花还似非花”句,意象超然,意味独特。在这里,我转用为“似山还似非山”,与青原行思大师的禅论对得上,也于将要论述的林墉老师近期大山大水精神境界很投合。
与林墉老师聊天看画,就像是一次次的参禅过程。他总有一些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偈语”式言说,对社会对人生,对朋友对亲情,更有对艺术对境界的妙语。我总觉得,林墉本身就像一位参禅着的禅师,居于深山老林而知天下事,明悟天下道理,而且谈起天下事来,活灵活现且充满隽智。我曾问他,您多年来很少参加甚至是不愿意参加外面的活动,您怎么就能知道得这么多而且细节这么丰富生动的事呢?他笑而不答。
我久居北地,偶尔回来广州,总会找个时间到林墉老师家坐坐聊聊,也算是一次“参禅”。我喜欢林墉谈艺术的“禅”,也许,他曾经轰轰烈烈、红红紫紫过,不过即便在当年大红大紫的时候,他的过人之处是仍然有大彻大悟的精神与立场,而且也往往语出惊人,超然物外。而如今,人过了耳顺,到了古稀,那更是可以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的了。
林墉一直怀疑艺术的“伟大”作用和意义。艺术史家们喜欢将艺术说得无限之“伟大”,因为他们在靠着它吃饭;政治家们也需要将艺术说成“伟大”,以证明他们“更伟大”,因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对“伟大”的艺术指手画脚,而“伟大”的艺术家们又往往喜欢舔政治家后脚跟;商人们也希望将艺术捧得“伟大”些,毕竟,“伟大”的艺术可以多赚些银子;而艺术家们更希望活在“伟大”的光环中,可以骗骗别人也满足自己。艺术曾经是在这样的“伟大”的泡影中飘浮着,“历史”“经典”“典型形象”“高于生活”等,其实,我们往往弄不清楚“历史”是什么,而我们却在卖弄一点艺术的技巧来粉饰所谓的“历史”,并为之沾沾自喜;甚至,我们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生活,我们曾经被剥夺了个人的“生活”,却津津乐道地想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
最近一次到林墉画室聊天,他拿出了一大摞近些年的大画,一打开,真使我大为振奋!巨幅的山山水水,杂树老藤,好多张纸接起来画,画不过瘾,加纸再画,随心所欲,画完改,改完画,再胡乱写些字(不知算不算书法,已看不清楚),又涂涂抹抹,画出一片片一团团一堆堆的“似山还似非山”来。山、石、云、树、古藤、杂花、野草、乱流,在他的这些画面上,看到读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心境、情境、意境,是一种随心所欲超越“三界”的生命境界。他说,这是他日常的生活艺术方式,想到哪,就涂到哪,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起来涂一涂,弄一弄,忽然会发现一片透明的水与墨,这种感觉太好了。他打开那张《半夜一瞬》的巨幅给我看,水、墨、笔、气,浑然而通透。
看林墉的画,并不仅仅是看,更有意思的是读。古人说画是要“读”的,超越画面,超越视觉,指向于读心、读文、想象、联想、思考,以及思想与玩味。林墉的画,尤其是这一批“似山还似非山”的山水树石,真有无限的“读”头。不是说“读”就是与文字有关,但是,对于林墉的画来讲,画面上的文字却恰恰是很有意味的读画入口,甚至是起到点睛的意义,有着无限把玩的空间。像“云山悦我”“很古很久”“不问岁月”“本来不知”“老眼看山”“白云与我有相约”“石点头”“我问蝉儿几时回”“花雨纷纷”“鸟儿几时来”“至上无息”“沉静之力”等,这些题画文字,既有中国经典文化的哲学智慧及语言音韵之美,又有现代汉语所带出的当代哲人气息及锵锵作的文心诗性。
于是,当广东美术馆要举办林墉老师的近作展,希望我作为策展人时,我马上想到的是“似山还似非山”这样一个题目,并在这批作品的题词中找到了三个分版块的题目:一、“云山悦我”;二、“很古很久”;三、“不问岁月”。其实,这三个版块和三个分题目,已经多少道出了林墉作品的几个突出的生命美学面相和艺术表现特征。
责编:li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