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烟雨江南——窦金庸、章耀、赵跃鹏、王平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17 17:49:43
QQ截图20180417175216.jpg
主办: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江南艺术馆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开幕时间:2018年4月21日(周六)上午10:00时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展览时间:2018年4月21日—2018年5月15日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展览地点:永康江南艺术馆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艺术总监:应忠良章锦水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学术主持:王凯
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策划:朱德朋
 
三月的江南,一场烟雨中,草绿了,花开了。
 
山山水水仿佛一夜间被春风唤醒,被春天的色彩渲染,春阳把高远的景深拉近,和煦地拥吻而来,仿佛柳荫里偶遇的初恋情人,有些温婉,亦有些大方。
 
窦金庸兄选择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践行他的一句诺言:就在年前,在杭城,在我的禅意书画展上,我与应忠良先生诚邀他来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永康举办画展。他说,待到春暖花开时节,会携几位仁兄,送笔墨江山到永康,与永康的青山绿水互为映照、互为酬唱,融自然的、人文的山水于一域,在诗、画、酒、茶中找寻生命栖居的状态、处所与意义。
 
于是,这个春天里,窦金庸、章耀、赵跃鹏、王平四位画坛才俊,相约而来,联合在江南艺术馆以“烟雨江南”为主题,展示他们这些描摹家山、承载情怀的山水国画。
 
这次展出作品凡60幅,皆属见方小品,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小中见大,空中妙有。四人四品,虽风格迥异,却无违和,因此颇具学术性,值得观者的思考与探究。
 
窦金庸是我熟识的画家,其笔下山水,水墨淋漓,又富笔情墨趣,隐隐有黄宾虹之画意,亦有“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的孟浩然之风;章耀是我的本家,观其画率性浪漫,惟真写染,自娱于感官,不计斤斤巧细,却又能入眼走心,有子庄之意,亦有“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林里”的王维诗境;赵跃鹏是我初识的画家,却在画中神交已久,气清画清,空灵静寂,简净冷逸。笔与墨会,氤氲之气盎然,直抵石涛禅意,又如“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的温庭筠情怀;王平年轻超迈,清正俊拔,其画一如其人,所画山川峰嶂、云烟清泉等,形、神、势、韵兼具,画意高古,笔墨苍润,意境深远。似有“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的谢灵运游兴。
 
这些让我想起了道家,想起了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追求,想起了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人文理想。因此我想,他们的联展不是偶然的聚合,而是天地归鸿的同声唳唱与同心相印,他们用丹青在天空宣示自己艺术的雪泥鸿爪与漫漫长路。
 
那么,我该用何种姿态迎接他们及他们的艺术?
 
想必“认得醉翁语”,江南有酒,有诗,有茶,有惠眼,有桃李春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语),万事已备,来吧!
 
以尽可能平淡真实的文字讲述深刻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文字工作者能力的体现,用华丽的文字来掩饰内心的苍白,是每一位作者本能的冲动。此次展览四位作者在中国山水画领域有着不同的探索,并且都是我所熟悉的艺术家,要知道我是多么希望将个人的一些认识以文字的形式与更多人分享,但赘言阐述他们的初衷,恐怕最理性的态度也难免掺杂个人化的观点,即使是尽可能避免,但是“避免”一词就已经掺杂了不客观,以作品说话,我认为是对作者最大程度上的尊重。
 
真正看懂中国画不容易,即使是作为实践者的画家。不要妄想大多数人深刻,这只能说明深刻的浅薄,无知者才容易无畏。客观的现实是,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画种像中国画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更没有一个画种像中国画一样,身上贴满了绘画以外无数的标签,对于那些既和传统无关,又与文化不着边际的人,中国画几乎是可以“包治百病”的。
 
历代耳熟能详的中国画家,大浪淘沙后被历史记住的名字,屈指数来并不多。即便是有宋两朝立有画院且名家辈出,仍有为数不少煌煌于典籍著录,却因保存不当而未有一件作品留存者。过往的历史远比当下的时代来的残酷。就算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下,几年前风生水起、倏忽间为人所淡忘者,比比皆是。即使是被历史认可的画家,仍然有明显的高低之分,无论美术史家和批评家们如何极尽溢美之词,文字的阐释从来就没有缩短过艺术水平高低间的距离,差距的沟壑经过历史雨水的洗礼,更加泾渭分明。
 
古代中国画家们以东方民族独特的平面化审美体验,借助于锥形且具有弹性的毛笔,在极致中探寻单纯中的无限可能。这在整个世界艺术之林,都是最为独特的,尤其是水墨画线与墨枯湿浓淡、近乎于无迹的对比与整合,缔造了中国画的命门。钟情于此的中国画家,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不少人实际上把画画视为了雅事,琴棋书画、修身养性,毕竟不少古人就是这么干的。这种雅俗真的重要?我想重要的还是它在你一生中的比重——是别人眼中赏心悦目的花边,还是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展览本身提供的视域是有限的,思考却是可塑的和长久的。是因为当尝试着以一种相较于以往更为清晰的认识,面对一场展览和展览中的众多作品时,即使不能一蹴而就直达其内,但至少已经是一个更为合适的开始。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