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办,河西区文联、天津玲珑阁文化公司协办,雅闳轩文化公司承办的“董方印中国画人物精品展”在水上公园雅闳轩艺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董方印中国画作品60余幅,为其从艺50年来的一个缩影。展出的作品以反映天津民风、民俗、风貌内容为主。其中除曾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外,还有表现津门三绝杨柳青年画艺人、泥人张艺人、风筝魏艺人的作品,以及以天津非遗项目花会为题材的《杠箱竞技会》、《宝辇会》、《津门大刀会》、《空竹表演》等系列,另有部分反映古代文人雅士、红楼仕女等内容的佳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毅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耀春,天津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建华,著名书画鉴定家刘光启,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潘津生,河西区文联主席怀远,天津玲珑阁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雅闳轩总经理黄繁荣,以及杜明岑、孙绍芝、爱新觉罗·兆基、郭凤祥、郭金标、刘新森、张佩钢、李萼群、王义常、黄枕石、刘家栋、刘绍斌、纪荣耀、杨永茂、李东升、钱桂芳、王寅、段守虹、崔希鹏、郝宝善、王印强、杨俊玲、孙海、张志刚、郭时光、吴士江、李同、吕宝珠、陈学周、王东生、谭庆维、爱新觉罗·启福、郭增庆、陈世建、高志学、张精来、陈德生、耿有良、樊玉莹、张俊萍、李国英、王威、徐庆荣、郑强等出席了画展开幕活动。画展开幕仪式由著名画家刘家栋主持。
董方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河西区文化馆副研究员、美国安迪克艺术收藏协会中国书画艺术顾问。他13岁开始学习绘画,后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至今已经创作了近千幅作品。其擅长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细微,布置严谨,人物清丽莹洁、别出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多幅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年画《萝卜赛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津卫风情之一》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乡情之一》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国画《乡情之二》入选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画《青花丽人》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画《开天辟地》获天津市建党70周年全市美展一等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毅峰说,董方印先生一直致力于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孜孜不倦50年,他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辛勤探索,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本次展览是董方印先生的中国画艺术成果展。展览中,董方印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的工笔人物画《金陵十二钗》笔法细腻,惟秒惟有,赋予了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具有陈少梅的风骨,宋人人物画的气质。
李毅峰说,一般来讲,写意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难点,要么局限于造型的约束,要么过于放而失于形。但是,董方印先生在基于他对笔墨的理解,把笔墨的自由度发挥到最大极限的基础之上,在人物画探索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吸收民间美术、年画等绘画语言的特征,对人物进行了变形,尊重形和神的关系处理,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和谐状态。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耀春说,董方印先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他不慕荣利,不求闻达,不为浮躁所动,潜心创作,难得可贵。董方印先生的作品一直是秉承了他的艺术创作理念,画他自己,画他对生活的体悟,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艺术创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才能立得住、传得远。
董方印是一个苦学派,从基层和民间走来,自学成才,后入美术院校深造进而成为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主攻人物画,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均为我用的理念,其涉猎题材十分广泛,表现手法多样,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近20年来,董方印以天津民风民俗为题材的《津卫风情图》《杠箱竞技图》《清韵》等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和各类国家级美展,1993年创作的年画《萝卜赛梨》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天津老画家杜明岑在画展开幕仪式上的致辞印证了这一点。他说,50年前,董方印还是20出头的小伙子。他每天上班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从位于西青区的家到东丽区的工厂上班,下班后依旧是两个小时。时间紧迫的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学画、创作。这种苦行僧、拼命三郎的精神,为他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天的成果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