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典礼前一天,“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在美院民艺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地区)30余名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
苏东坡对人们如何用“竹”有着精彩的描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与其他植物相比,竹有着仅次于木的广泛实用性。竹生长周期性短,泛生于南方乡土,竹关乎衣食住行生活种种,姿态谦和。展览聚焦于竹造物,竹的民俗、生活和乡土,尽在于此。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中国美术学院纪委书记孙旭东;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姜玉峰;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参展艺术家:日本工艺大师中臣一;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伊藤真一;日本设计师榎本文夫;日本高野竹工株式会社代表林智子;印度竹设计师圣迪·圣格鲁;美籍华人设计师石大宇;台湾新锐竹设计师等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通过空间设计的叙事性,突破了一般博物馆展陈的常规,激发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致力于以造景、陈设对藏品进行补充,系统化的展陈给观众营造“东方竹”传统意趣。观者仿佛身处竹海,满目青翠,竹香流溢。
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竹林艺谱”,民艺馆的长厅中构建起了潇潇竹林,走道两旁陈设了种种竹艺作品,观者逡巡于亚洲传统竹艺的风采之中。
亚洲各国对于竹材料都有着共同的喜好,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习俗中,对竹材料的利用多有成就,并已形成各自的文化特点。本板块聚焦亚洲各国及地区的竹生活艺术,从学院的角度出发,将竹文化放在“东方学”的层面上,放在当代亚洲竹文化的版图中进行研究。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期待大家共同探索亚洲竹艺世界的未来发展。
第二部分“竹品风神”,在迴转蜿蜒的筵席之上,今日亚洲艺者竹艺铺陈,展露风神。“竹”正是在这场思辨中的关注点,竹既是一种天然植物材料,也在规模化产业链中被加工成深入生活的大众商品。“竹”天生的特质也在人类历史中被广泛接受:它的美是浑然天成的,也是深达人心的。而“竹”,仿佛也成为了一种概念,他代表地域特征,代表普遍接受的文化观念。
第三部分“竹屋栖居”,各异的竹造小品,带给我们生活而厚朴的自然栖居的境界。
新时代的竹营造将使建筑更轻松地融入到其环境中,竹本身所具有的环保性,以及竹本身特殊构造,吸引设计师创造新的造型语言,产生新的竹材衍生品。在新竹造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设计表达,编织的形体,张拉力结构,捆扎和弹性的节点,以及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进一步融合。营造本身带有的工艺性得到恢复。当代的竹营造,正趋向一种具有新鲜度的营造法式。
展期:2018年4月7日—2018年7月6日
开幕:2018年4月7日上午11: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1—8号展厅
总策划:许江/杭间
策展人:吴光荣/章俊杰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