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非遗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瑰宝,如何培养孩子更好的传承、研习、创造……我们有着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春至四月花弄色,姹紫嫣红次第开。4月3日上午,来自于南通各县市区的一百多名美术教师齐聚蕊春园,在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开展——2018南通市小学美术“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暨基于“江海非遗研习”的美术生态教学操作研讨活动。
开幕式由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王峰主任主持。
南通市通州实验小学陈志祥副校长作了热烈的欢迎致词,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课题主持人邱宁玲老师对江海非遗研习作了精彩的工作汇报。
“瞧!我剪的小刺猬呀!”
“看!我画的的水墨木偶。”
“哦,这是你做的盆景?”
启东版画、如派盆景、南通蓝印花……
剪纸、板鹞、木偶戏……
一节节有关非遗传承的生态课,
一件件饱含艺术语言的小作品,
让小朋友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蕊春”花儿开,“蕊春”娃儿笑开颜,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蕊春”非遗工坊真的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有浅浅白花落,沾沾青蓝中的扎染。一深一淡,描绘出通城烟雨的迷迷濛濛。还有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的剪纸。一裁一挑,作成一幅幅“蕊春”十八景。老师们在“蕊春”非遗社团工坊认真地欣赏、驻足、拍照、交流,被教室的文化布置所深深吸引。
两天时间,十节精彩的生态优课,王蔚华、朱冬华、王峰、周悦、黄皆斌、王晓栋6位教研员相继作了精彩的课堂点评,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每一节课,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打开了非遗研习的一扇新大门,为推动南通市美术教育的发展又添了浓重的一笔。
活动最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爱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从建构到前檐:江海非遗研习的美术生态教学”的精彩讲座,同时他也倡导并呼吁大家,一起参加到江海非遗研习当中来,经常探讨、交流,为南通美术教育打造自己的品牌与特色。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