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新昌山海经图绘艺术大展”3月17日于“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盛大开幕,社会反响热烈,媒体争相报道,掀起了新一股“山海经”热。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山海经》这本奇书?而“大荒怪谈”图绘的背后又有何艺术内涵?……我们特邀文艺界三位大V为大家一一道来——
文化讲坛: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一一从神话说开去
主持人:张立行
“朱新昌山海经图绘艺术大展”策展人,《文汇报》文化中心主编,上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主讲:汪涌豪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嘉宾:朱新昌
《山海经》图绘作者,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讲座时间:4月1日2:45-4:30
讲座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黄浦区南苏州路1247号二楼)
讲座引言
朱新昌山海经意象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深受古人宝爱的博记四海山川方国、奇鸟异兽的地理博物志;但是以今人的视角来看,《山海经》更大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所谓的“大荒怪谈”,其实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实的认识,展现了他们瑰丽、奇幻、丰富的想像力。然而,本与《山海经》有着深厚渊源的传统绘画,却难见完整系统之新图绘,缺位于对“大荒怪谈”的当代视觉观照。鉴于这一现状,鲍炳新先生数年前发愿要以当代工笔中国画的方式为《山海经》“造像”。经过反复思量,选择上海中国画院著名人物画家朱新昌担当这一创作重任。朱新昌先生以100幅如魔如幻的工笔画,赋予古老的《山海经》以崭新的艺术生命力,对《山海经》中形形色色的山川方国、人物鸟兽做了别开生面的视觉呈现和读解。
嘉宾介绍:张立行
“朱新昌山海经图绘艺术大展”策展人,《文汇报》文化中心主编,上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汪涌豪
1962年6月生于上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当代文化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游侠史论》、《中国游仙文化》、《言说的立场》等17种,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十卷本《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等4种,另有各类论文百余篇。曾获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以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至三等奖多项多次。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朱新昌
1954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首届高研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