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 · 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闭幕式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5 22:13:36
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经过几天汇演,如今已接近尾声。此次展演让本地土著和外地游客在几天之内就欣赏到了来自小半个中国的民俗风情,有的豪迈,有的婉约,有的沧桑,有的激越……展演极大地勾起了现场观众对多民族团结和睦的爱国情怀。一阵鼓乐齐呜打断了我漫无边际的豪迈遐思,几条巨龙已经闪耀登场了,闲话少说,来吧,跟随小编看节目吧?
 
《西街舞龙》(市级非遗)
QQ截图20180325221629.jpg
这个节目是由河南省中牟县西街村舞龙队表演的,场面气势如虹,近十张大鼓,几十人的队伍,四条巨龙在几十个壮汉手中上下翻飞,变幻出各种形态,偌大的舞台竟然还不能让他们尽情释放,中国传统的喜庆欢快元素在这个节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黄河船工号子》(省级非遗)
QQ截图20180325221650.jpg
节目是由河南省济源市选送的,黄河船工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先民们在黄河行船过程中与激流的抗争,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船工号子,也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嗨哟嗨哟"声中横空出世。
 
《花挑舞》(省级非遗)
 
这个节目是由河南省固始县选送的,演出单位是固始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土艺术团。《挑花舞》在固始县已有400年余年历史,是信阳市独有的民间舞蹈形式,经过艺人们代代相传,加工锤炼,已成为江淮流域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豫南地区民间舞蹈优秀精品。道具是一支细软而有弹性的竹制扁担,缠以彩纸,两端各悬挂一只竹蓝,竹蓝外沿扎满彩花。表演时一女性担起"花挑"舞动,形成舞蹈状态,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跟淮阳巫舞担经挑极其相似。
QQ截图20180325221725.jpg
《三弦书》(国家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省南阳市选送的,演出单位是南阳市说唱团演艺有限公司。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是形成于河南南阳的一种较为古老的传统说唱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为本地四大曲种之一。
 
《陈氏太极拳》(国家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选送的。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后逐渐发扬广大,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四川清音》(国家级非遗)
 
节目是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选送的。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
 
《怀梆》(国家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选送的。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因起于旧怀庆府(今沁阳)一带,称名怀梆,故名怀调,俗称怀庆梆子、老怀梆、小梆(班)戏,其前身是由围桌说唱祈雨演变而来的海神戏,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经常上演的剧目多为双生、双旦、双花脸。这些传统剧目多无剧本,全以老艺人口授方式传承,其中大部分是忠心报国、征战疆场、除暴安良的袍带戏(正剧),今天上演的曲目便是《大破天门》。
 
《东北庄杂技》(省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省濮阳市东北庄杂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选送的。作品场面宏大,雄壮有力,节奏感极强,令人震撼,给这次非物质文化展演划上了一个很有力的句号。
 
《陈州唢呐》(县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省淮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送的。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人发明,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窦氏武狮子》(省级非遗)
QQ截图20180325221526.jpg
节目是由河南省沈丘县文化馆选送的。窦氏武狮子表演要求严格,仿照旧时官兵操练,融入武术功夫在其中,经百年演变逐渐加入融器乐、武术杂技等民间文化事项,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狮子在与舞者的演绎下,坐、蹬、卧、滚、跪、跌、挠痒抓耳、吐彩等,步法有单提步,跨跳步,击步,碎步,羊脚直立,施礼疑进,直立,盘步等等,其神态栩栩如生,尽显威风灵动。窦氏武狮子和中原的民俗文化枝叶相连、血脉相通、休戚相关,蕴含了丰厚的当地民俗文化内涵。
 
《牧野战鼓》(市级非遗)
 
节目是由河南省选送的市级非遗项目《牧野战鼓》,演出单位是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品场面宏大,雄壮有力,节奏感极强,令人震撼,给这次非物质文化展演划上了一个圆满而很有力的句号。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