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一台好戏,即将上演!! 《遇见孤山》 之 人物篇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5 00:00:11
前不久,孤山镇政府倾力量身定制的超震撼史诗级孤山旅游宣传影片——《遇见.孤山》于3月19日顺利杀青。影片旨在深入挖掘文化古镇孤山繁茂的旅游资源,以展现最美孤山,邂逅别样孤山为主线索,围绕其文化核心元素——孤山之韵、孤山之魅、孤山之魂和集中展现孤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展开。
 
秀美孤山
 
此次影片的承制方——大道至简文化传媒《遇见.孤山》摄制组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立体的美好孤山,不辞辛苦,遍访能人,足迹遍布当地及周边的山山水水,经过周密的前期筹备,从选题、立意、剧本创作,论证开会,堪景,分镜头制作;更包括拍摄场景、演员,服装、道具的遴选,耗时24天,动用演员200余人,拍摄素材300多组,目前影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木雕、雕塑、石刻......对这些事物看似单调、乏味的创作过程在潜心制作的匠人眼中更像是一种修行。选材、构思、雕刻、打磨、抛光......去掉原料多余的部分,更像是一个人抛下利欲、俗念、浊滤,在修整和雕琢自己的心。
 
民间工匠隋文宝
 
工匠隋文宝今年70岁,是孤山有名的雕刻匠人。他自幼爱好广泛,对书法、美术、雕刻、雕塑等皆造诣颇深。大孤山古韵街的仿古建筑群墙壁的八幅精美壁石雕刻“大孤山的传说”就是出自他之手。他曾于2015年9月受命于我国国家民政部前往朝鲜从事“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雕塑及彩绘等工艺的设计、绘制及修复工作,受到国家领导人王岐山的赞赏肯定。
 
俗话说,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年久月深,心手合一,依赖传统手艺为生的匠人心中,一定贮藏着无限美好。
 
静守岁月,无限关注,只为完美体现,以不辜负的心念,坚守最澄澈的初心,用前半生打磨岁月,用后半生惊艳时光。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19世纪中期孕育于民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在北京发展成熟,广泛流布于全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一枝独秀的中国艺术,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国家文化遗产要素。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老将整装待发
 
“穆桂英”惊艳亮相
 
昌辉导演说: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日常,我们可能早已看惯了中式建筑,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戏楼。戏楼的存在,是文化深度的一支标杆,反映了当地文化的最高品位,绝对不是搞几块青砖灰瓦就可以说那是中华文化。
 
光色明耀好戏上场
 
大孤山戏楼,是经年雨雪冲刷的陈年风楼,我们对它的轮廓在脑中尘封已久,戏台无戏称之不起为戏台,对文物是个保护,对蕴藏和承载文化内涵精神的艺术却是一种阻隔。阔别已久的京剧演出序幕拉开,众人无不为之倾倒,因一次影片的拍摄为老戏楼注入了更多的灵魂,让老戏楼获得了新生。
 
我们,也同样只为美好驻足。
 
福气到家新年分割线
 
刺绣,是一项历史久远的古老手工艺,在我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1912年,丹麦女传教士聂乐信在大孤山创办的贫民救济所就曾组织其收养的无家可归的妇女们从事刺绣生产自救。东教堂设“花边女工厂”,以手针绣织花边,绣品曾行销英、法、丹麦等国家。手针刺绣,是大孤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宝之一。
 
丹东市级非物质文化刺绣传承人——潘贵媛
 
出生于70年代的潘贵媛,有着一手女红的好手艺,她自幼跟随奶奶学习刺绣,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彩线和丝带绣成美丽的图案。她的作品被许多的刺绣爱好者珍藏,随着绣品的越来越多,刺绣这件事也逐渐地改变了她的生活。她朴实地对我说:“很愿意把刺绣的手艺传承下去,用针和线绣出美好的生活,绣出祖国的蓬勃昌盛。”言语朴素,心愿宏大。
 
拍摄地点:省级保护单位——杨家大院
 
孤山刺绣纹样讲求细密精致、清晰活泼、立体生动。在题材上以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居多,人物又以传统戏剧人物、宗教人物和儿童为主。布料多是软缎,色彩冷暖并蒂,形成鲜明的对比,调用丰富的用色和针法手段,达到绣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文化薪火,世代相传。古往今来,像这种传统匠艺的传承,在师徒间心口相授,师傅随着岁月老去,徒弟继而成为师傅,如此循环往复。
 
匠人的世界,没有小事。物欲横流的当下,沉静如水,一根绣花针,一方锦缎,担负起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以器物的形式代代流转。
 
福气到家新年分割线
 
以眼睛观见天工开物,以掌心感受器物温度,以指尖抚摸器物心跳,这些器物材料来源于自然,最后又以自然的方式撞击着我们的灵魂。
 
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泥塑)——“泥人曹”曹会芳
 
孤山泥塑是孤山本地艺人受庙宇复制神像的启发,以面塑为基础,转而进行纯粹的民间艺术创作,至今已有150余年。
 
“泥人曹”曹会芳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泥塑手工艺人,自幼酷爱美术,少年时拜泥塑老艺人于瑞武为师。60年代,其创作日臻成熟,作品多敷以重彩,受人喜爱,亮眼动人。
 
孤山泥塑分为“选泥”、“摔泥”、“捏制”、“刮割”、“阴干”、“着色”六个环节,风格追求写实,又讲究夸张,以喜庆吉祥为主题,题材多取自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古典戏剧等。
 
孤山剪纸是古老活化的传统艺术,具有深刻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孤山剪纸
 
作为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孤山剪纸,早期产生于明末清初,经历了纷繁的年代和技艺的改良,逐渐形成了由粗犷、简约、古拙,逐渐转向细致、反复和精巧。
 
每逢年节或嫁娶,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总能找到红红的窗花,将喜庆的气氛烘托渲染得浓重热烈。
 
丹东市级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传承人——董宝君
 
董宝君等人将山东剪纸的细腻和玲珑剔透与北方剪纸、尤其是满族剪纸的粗犷和浑厚大气风格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孤山剪纸。
 
《春》
 
一把剪刀坚守和传递岁月的美好,逼真秀朗、姿态端方、风度翩然,极富有装饰性美感。
 
福气到家新年分割线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汉字写好,写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功元
 
赵功元,1972年出生于孤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孤山晋唐书法培训中心教师。
 
俗话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作为人们传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沟通的一种方式,书法也是个人信息的一种载体,是人们潜意识的一种自然流露。
 
为摄制组题字——“遇见.孤山”
 
字如其人,其实也是一个人通过他的字在表达心情,心绪,他的经历和由此形成的信念都在不知不觉间融化进了他的字迹之中,去体面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德甲
 
李德甲,生于1950年,又名曾虎,号墨海轩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扬州八怪画院名誉院长。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