粼粼的水湾
婆娑的树影
这些美丽的景色
人们在别的地方也都见过
然而
这个村落的独特之处在于
某个檐月高挂的夜里
你误入此地
看到半空中微弱的灯火熄灭
偶尔传来的蟋蟀的嘟嘟声里
秸茬的香味
和渐冷的柴烬的气息
——《黄河畔·佟家》
历史沿革
西出朝京,有村曰佟
先时古陆,济黄交泷
踞永利而望蒲城
瞰合波而吞千乘
北宋镇佟家村位于黄河北畔,镇域西南,现有村民192户、622口。
该村为元末明初直隶移民佟寿所创,1950年,惠民地区区划调整,由蒲台县划归利津县,2001年,随南宋乡并入北宋镇。
七百年来,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为防止洪水侵袭,他们就地取土,各自将民居建于四、五米高的土台之上,村内道路亦顺应地势,宛转于房台之间,这种一户一台的局面持续到1996年。
1996年,一号洪峰通过利津,给黄河滩区造成了严重灾害,此后,政府开始有组织地修筑村民集中居住的整体房台。1998年,佟家村把一队的房台整体围淤起来,形成了现在新村聚台而居的局面,二队、三队的房台则由于过于分散,得以保留至今。
、
1996年南宋乡灾区实景
自然风光
黄荻卧堤,紫菀席坪
衢杨挺立,陌柳婉婷
河波澹芷兰颜色
滩濑凝岸汀光影
顺堤而行,黄河风光、滩区景象交汇融合,令人心旷神怡。
偶尔驻足,塘湾际会之妙,鸟虫相映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村落格局
苍翳掩幽径
高台望月明
十步一塘,起安宇于梢末
百步一湾,筑四合于云旌
老村呈自由式布局,村内建筑高低错落,植被茂密,乡野气息浓厚。
历史要素
访明清之旧事,问双井之濯缨
发汪涓于长河,寄乡情于灵瀞
明清双井
两口古井,南井位于中心路口西端,相传建于明代,北井位于中心路口,建于清代,现两井均保存完好。
桑枣之理
在村东有一棵高逾十米、结白色果实的桑树。利津古富桑枣之饶,桑树历来被本地村民视为祥兆,这棵桑树,慢慢成为村民发愿盟誓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为村民说事拉理的地方,久而久之,“到桑树底下拉拉去”成了佟家村民相约解决矛盾纠纷的一句俗语。
佟氏祖茔
为民国年间,蒲台县吏员、佟氏家族十一代孙佟世堂所立,上世纪七十年代遭到破坏掩埋,2012年2月佟氏后人寻出复立。石碑正面竖刻“佟氏祖茔”四个大字,右上为“民国拾柒年岁次戊辰年杏月上浣谷旦”,右下为“阁族公立”,眉批“慎终追远”,背面没有碑文。
蔚为人瑞
为民国九年三月,十一世佟世长、佟世堂为百龄寿母佟高氏所立。佟高氏因“蔚为人瑞”,由蒲台县理事推举呈文,获民国“荣典之玺”之彰。石碑正面右上方刻着“大总统题”,左侧为“中华民国九年三月上旬”,碑帽为双龙环抱的“荣典之玺”印记,背面刻有洋洋碑文。
佟氏族谱
佟氏族谱本由佟氏族人代代相传,1855年,铜瓦厢决口,佟家村罹黄河改道之患,族谱亦未能幸免于难,篇首被河水剥蚀,1924年,后人将残谱誊真,存于佟世堂家中,后因佟世堂叔侄争讼,誊谱佚失于济南法院。现存简本为佟家第十三世孙佟玉祥,十五世孙佟泽清、佟宝奎、佟宝良于1997年续修。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