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展览预告 |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明日正式开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3 20:15:44
QQ截图20180323201606.jpg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
 
Reconstructing Utopia
 
——Architecture and Art Exhibition
 
展期:2018年3月24日-2018年5月20日
 
Duration:March 24th,2018–May 20th,2018
 
开幕式:2018年3月24日(周六)16:30
 
Opening Ceremony:March 24th,2018(Saturday)16:30
 
地点:中国深圳华•美术馆
 
Venue:OCT Art&Design Gallery,Shenzhen,China
 
展览总监:栾倩
 
Exhibition Directors:Luan Qian
 
学术主持:冯峰
 
Academic Director:Feng Feng
 
策展人:野城
 
Curator:Ye Cheng
 
策划助理:孟祥远
 
Exhibition Assistant:Meng Xiangyuan
 
展览空间设计:野城建筑事务所
 
Space design:Wild City Studio
 
参展艺术家:冰逸、谷文达、刘家琨、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汪建伟、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朱锫、朱小地
 
Artists:Bingyi,Gu Wenda,Liu Jiakun,Liu Wei,Liu Xiaodu+UPRD,Ma Yansong,Qiu Anxiong,Qiu Zhijie,Wang Jianwei,Wang Shu+Lu Wenyu,Wang Yun,Wu Junyong,Yang Yongliang,Kris Yao,Ye Cheng,Yin Xiuzhen,Yuan Shun,Yung Ho Chang,Zhu Pei,Zhu Xiaodi
 
主办:华•美术馆
 
Organizer:OCT Art&Design Gallery
 
支持: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Support:Shenzhen Overseas Chinese Town Co.,Ltd.
 
鸣谢: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白墙视觉
 
Acknowledgements:InterContinental Shenzhen,Baiqiang Fotoshop
 
由华·美术馆主办、野城策划的“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将于2018年3月24日至5月20日在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向公众开放。展览开幕翌日(即3月25日)将会有以“重构乌托邦,走向本体论时代”为主题的全天论坛,多位享誉国内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将会莅临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圆桌讨论。作为华·美术馆2018年度系列展览项目的一个重要开启,本次展览邀请了20组有着大胆创想和深度实践的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展出了一百多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等门类的作品,以“重构乌托邦”为线索来重新梳理他们的想象脉络,更直指当下时代,对“本体”进行溯源和追问并展开讨论。
 
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及动荡的过程,每一场巨大战役结束后都总有跨时代的新思潮产生,无论是在世界整体范围亦或是某个专业领域。随着城市概念的成型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激发出对城市这一巨大人造物的诸多想象,也促成了一个个乌托邦城市理想的成型:从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构想的乌托邦社会,到20世纪随着社会变革和建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的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城市建筑模型,特别是一战二战后,面对住房短缺和城市复兴提出了建筑向空中发展延伸的创想,这些建筑师们对未来城市的构想和实践激发了人们对乌托邦的讨论和实验热潮。然而,当下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以及商业社会的模块化生产和批量化复制,让我们的城市千城一面,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大量的物质和信息,却变得更加空洞和乏味。这一切所折射出的正是时代精神的涣散和集体想象力的匮乏。
 
随着经济的断崖式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推进,中国顺理成章成为全球先锋建筑师的实验场。建筑师在变得空前忙碌之余却无暇深入思考中国城市的未来。除此之外,资本与技术的垄断和控制,知识和信息的爆炸,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基因改造等科技快速迭代让我们眼前的世界层层堆叠,愈加脆弱和复杂。我们距离这个世界的本体越来越远,距离人的本体也越来越远,过度的知识化和技术化让我们丧失了过去数千年里不断涌现的乌托邦思潮的卓越想象力。
 
本次“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通过对中国建筑界和艺术界深层对话的建构,期望把具有乌托邦精神的实践与构想集中展现出来,并从三个角度引出批判:“一、反思过去:反思以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的历史;二、批判未来:批判过度智能化和大数据垄断的科智未来;三、从当下出发:以乌托邦精神超越物质与信息对人的奴役,激发人们自由的想象,共同走向更高的文明态。”(策展人野城语)
 
展览使用了华·美术馆共三层空间,在重构乌托邦的主题指引下,对每层空间的作品予以分类梳理,一楼以艺术作品为主,二楼为建筑作品,三楼则以影像作品为主。这三个展区以不同的面向,不同的路径对本体予以追问。这些参展人和他们的作品,形成一种相互映照相互推进的展览探索。他们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长,并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巨变。建筑师通过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改造,以一种空间哲学化的方式从物质层面指向建筑的本体;而艺术家更趋向于在个人化内向化的自我追问中实现对精神世界的重塑。他们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有的对建筑、艺术甚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探寻。
 
这个时代正是一个历史的转折。对表象的过度认知、知识化的泛滥和觉知的退化导致我们想象力的匮乏,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对本体认知的缺失。策展人野城认为“当下这个时代恰恰是走向本体论的时代”,“重构乌托邦”正是对本体的回归。这些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对本体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探寻中,在不同领域做出他们乌托邦式的创想,并且投身到“重构乌托邦”这样一场实验运动中来,也给精神匮乏物质膨胀的当下注入一股激活想象的清流。
 
上世纪90年代的意识形态纷争已进入历史,人们终对完美虚幻的乌托邦理想也早已失去了信念,传统的乌托邦时代已经终结。在今天,我们在华·美术馆“重构乌托邦”,并非是对传统乌托邦的回溯,而是对乌托邦实验精神与自由理想的追思和重启。
 
责编: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