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春分日,位于深圳市城中村一所建筑“冈厦1980“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前来参会的人们,感叹于这座建筑在周边诸多老旧“握手楼”中,显得如此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和特别。而这一切,是因为改造项目团队为其搬来的一座“绿色小山”,让它从“冈厦”真正成为了“岗厦”。
该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共历时1年多的时间,2017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携手本地智慧青年公寓、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公设一起发起了“愚公计划2.0——岗厦1980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示范项目“。该项目受到了深圳市海绵办、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绿化管理处等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希望冈厦1980项目可以为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启示与示范。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痛点之一。对于“冈厦1980“而言,更难的是还要使其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在发布会上,TNC项目规划总监王月提到,我们为“冈厦1980”搬来的“绿色小山”是以小绿植块为基本单位,这些小绿植块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截存污染较大的部分雨水,减少初期径流。这些种植模块的蓄水空间蓄满之后,溢流的雨水通过雨水管汇集到楼下的雨水桶里。经测算,“冈厦1980”“屋顶“绿色小山”可以帮助减少雨水径流,达到65%的径流控制率,远远超出了海绵城市对城中村类型的物业雨水控制的要求。
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广德对“冈厦1980“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
“冈厦1980”项目是社会主动参与的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改造的示范项目。项目设计非常别致,在有限的屋顶空间里,通过合理的布局,让建筑产生的雨水径流分层蓄滞,相互连通,形成系统,既落实了海绵理念,又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种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经验做法,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总结,在深圳市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
冈厦1980楼顶“绿色小山”的钢架结构摄影:©Benny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绿化管理处张惠昌科长也表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绿色空间不断被建筑用地、道路建设占用,立体绿化的出现,使绿化从传统意义上的水平方向发展到垂直方向,拓宽了城市绿化空间,丰富了城市绿化层次,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自然生态。
该项目的合作方、联合公设副总建筑师萧稳航表示: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冈厦成为了现在有“山”字头的岗厦。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居民的生活空间,带给居民高品质的生活场所,让大家在业余时间可以三五好友,在此举杯邀明月,夜谈阔论。
该项目的合作方、本地智慧联合创始人谢克非表示:
我们这个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对面的阿姨、楼下的奶奶对我们的工作不是很理解,一班人在这边敲敲打打。但当这么美好的项目落成之后,大家的态度转变了,他们发现这里环境变好了,他们还带孩子来这里认识不同的植物,很喜欢这里。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最高兴的事。
与会者体验绿植种植。摄影:©徐阳
从“冈厦”到“岗厦”,“冈厦1980“的绿色屋顶仅是我们开启未来绿色之城的一个窗口。很幸运,我们已然在建设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的道路上启程,我们相信,未来之城一定会绿树如阴,有鸟语更有花香,而降落在这里的雨水也可以汇集到各式各样的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诚如在发布会上,王月所说,我们希望,生活在未来之城的我们并不需要离开城市去寻找自然,而是城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冈厦1980“项目发布会后,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海绵办的支持下,TNC、深圳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将举办“最美屋顶,最美深圳”2018年海绵城市、立体绿化全民参与活动。
该活动将由TNC、深圳市立体绿化行业协会、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供技术支持。民众可以通过拍摄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参与,以推动民众自己去发现城市里的绿色屋顶,发现城市之美。希望可以透过他们的镜头,向更多公众传递海绵城市、绿色屋顶、海绵社区的益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