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领导干部话发展”巡礼:渔溪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 宜居宜业宜游魅力渔溪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1 00:05:01
渔溪,是福清“老五镇”之一,人文底蕴深厚;毗邻江阴港,为我市江阴港城板块组成部分;境内交通发达,324国道、沈海、渔平高速、福厦铁路还有正在动建的福厦高铁客专线穿境而过;渔溪山林广袤、生态优美;2010年8月被确定为福州市级示范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发展优势明显。
 
小城镇是“城之尾、乡之首”,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与乡的纽带和战略节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渔溪镇立足交通区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以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环境提升为抓手,大力实施宜居宜业工程、活力幸福工程、魅力生态工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渔溪。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打造宜居宜业渔溪
 
产业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富民兴镇的核心动力。今年渔溪镇将全力推进“抓项目促发展”行动。抓好福清黄檗文化旅游园、宏益食品二期等8个总投资13.62亿元的“三大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鼓励以恒杰塑胶为龙头的企业科技创新,增强塑胶、建材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意识和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盘活辖区内闲置用地,实施“腾笼换鸟”和二次招商工程,提升土地使用率。同时,发动全民全员招商,落实“招商2018”行动。对接深圳宝丽拉链项目、红湾颖创农业项目、盛世庄园投创项目等7个招商线索,加强跟踪,精准招商,力促拟投资3亿元的深圳宝丽拉链招商项目快速转化落地、取得实效。实施渔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通过以商招商,倾力打造集农贸市场、餐饮超市、综合娱乐、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微型城镇综合体。目前已完成方案初步设计、项目开发成本测算等前期工作。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打造活力幸福渔溪
 
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是提升小城镇品质的基础。在旧镇区的扩容提质上,渔溪镇将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对破损的旧糖厂路、旧隆塔路进行修复提升,同时启动渔溪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修缮和新建医技综合大楼建设有关工作。近日将挂牌出让2块政府储备地。在新镇区的拓展建设上,小城镇东部片区开发建设是当前及今后我镇的工作重点。在一期东部起步区的建设基础上,本轮片区开发建设总面积约210亩,主要涵盖万福路二期、郎官路西侧景观带等5个公建项目,渔溪派出所、渔溪法庭新址建设和3块商住用地出让。通过分批分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配套,提升镇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已在开展手续报批、前期征地等有关工作,公建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此外,作为东部片区的延续和拓展,渔溪河镇区西段开发建设是镇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该片区建设将以渔溪河为发展中心,做活水文章,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建设主题公园和生态休闲绿道等项目,打造渔溪河沿岸“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人文景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魅力渔溪
 
小城镇建设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渔溪镇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拥有10万多亩山林,渔溪河、迳江流经镇域,有黄檗十二峰、龙潭瀑布等景点;此外,渔溪镇还是福清市重点侨乡之一,位于后岐村的“郎官古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清华侨出国的主要渡口之一,是海丝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境内的黄檗山万福寺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镇将积极融入大福清旅游开发格局,充分挖掘整合“山、海、侨、宗教”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可憩可游的生态魅力城镇。
 
一是传播海丝文化,弘扬郎官精神。以侨文化、海丝文化为纽带,深挖其中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讲好渔溪历史名人事迹和旅外华侨在外打拼的励志故事,加强旅游包装和宣传推介,弘扬百折不挠、知难勇进、奋发有为的郎官精神。对接有关部门,做好郎官古渡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推进侨丰林家大院、联华郭氏祖屋、苏田三座排等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充分利用古民居、古遗址以及乡村田园风光等载体,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
 
二是打造黄檗名片,推进园区建设。结合我市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配合黄檗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加快“一园、一寺、一湖”等工程进度。提升黄檗寺所在地——联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完善景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以黄檗寺为核心,辐射带动联华、侨丰、建新等乡村旅游发展,将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实现由“分散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黄檗山周边僧人塔墓的修缮保护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动,深入挖掘整理黄檗文化系列资料,开展黄檗文化学术交流与论坛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黄檗文化。
 
三是实施“两进一退”,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产业融合发展。(1)推进以龙眼为主打产品的种植业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增加以渔溪龙眼为代表的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果农增收,做优“渔溪龙眼”品牌。目前引进的福建红湾颖创农业项目(台资合资,注册资金8000万),计划在钟前村流转土地50亩,从台湾引进高优品种种植、加工百香果,已在前期建设阶段。(2)推进以鳗鱼为主打的水产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发展。落实河长制,指导推进辖区养鳗场无害化整治,促进鳗鲡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鼓励扶持宏益食品、弘晟食品等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3)对以生猪为主打产品的畜禽养殖业实行退养。巩固畜禽污染整治成果,坚决杜绝养殖回潮现象;加强对5家保留猪场的动态监管,开展无害化、生态化治理,控制生猪存栏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