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位分享一些啤酒行业现在的发展特点和情况,我今天要和各位沟通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啤酒市场的变化,然后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还有经济效益提升,第四个是产业结构分化,第五个是品类文化危机。
市场的变化,天气不是主要原因
第一个方面,啤酒市场的变化,我相信在座的都对中国啤酒市场非常关注,中国的啤酒市场发展到今天,快速发展到世界第一,其实跟我们市场的快速增容、扩容是分不开的,刚才我在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说过,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跌,在2014年是下降了0.96%,在2015年又下降了5.1%,具体点是5.06%,可以看到这是我们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的一个情况。
1949年建国,从1996年一直到2013年是一个啤酒行业发展的高点,超过了5000万千升,达到5062万千升这样的一个量,再一个各位知道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是4715.7万千升,这是一个量,另外一个就是在今年6月份结束的行业统计的时候,行业统计的是4299.3万千升,就约等于4300万千升,这是行业内统计的,同样也是下降的,下降的幅度是4.3%。此外,有一个不得不和大家交流的,就是现在大家对消费量比较关心,因为刚才的数据都是我们工业企业统计下来的生产数据,而作为消费量,消费量就是要减去出口,加上进口,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多品种的,或者非主流的啤酒的消费,这是一个消费量,消费量是多少?消费量是上一年的4743万千升。为什么一定要说消费量?因为有些人说进口啤酒大幅度增长,还有一些非主流啤酒也在大幅度的增长,弥补了大企业化和工业企业化生产的量,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量并没有弥补过来,我们整个消费是萎缩的,也是下降了的,人均是34.5升。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关心的,我们从2014年的7月份一直到2016年的7月份,连续25个月单月下滑,同比每个月都在下降,单月下降,一直到8月份才扭转,才出现了增长,单月增长4.2%,我们连续下降了25个月,从这点可以看出啤酒市场的消费趋势还是出现了一些比较让人担心的因素在里面。
这里还有几个数据,啤酒是下降的,白酒是增长的,巧合的是,啤酒下降了5.1%,白酒增长了5.1%,葡萄酒虽然是下降了0.8%,但实际上是增长,因为葡萄酒国产量和进口的量是差不多的,加在一起,消费也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饮料酒受制于啤酒的影响是出现下降的。
这是可以看到一个单月的变化,(见下图)是31个省市自治区上个年度行业统计的,这里面有23个省市区出现了下降,只有8个实现了增长,这是全国统计的一个量,那么,为什么下降?这是一个问题,我记得在不久前,在2014年的时候,很多人归咎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天气原因,第二个是政策原因,但实际上是不是呢?我觉得不是,从2014年我们行业出现了下降之后,就没有认可过这两个原因,为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下,以2014年为例,2014年我们行业是下降0.96%的,那么2014年实际上从气侯上来看,是近十几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为什么出现下降?如果说我们连续增长了24年,难道天气也是一年比一年热吗?所以我们从来不认可天气的原因。第二个,政策的原因,政策、禁酒令这些原因,是不是原因呢?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政策会对什么酒种产生更多的影响呢?白酒,葡萄酒应该更多的,但是刚才前面也看到了,下降的多的是啤酒,而白酒和葡萄酒并没有下降,这是原因吗?这是政策对啤酒产生的影响吗?显然不是,好吧!那是什么原因?那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分析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一种必然结果,这是原因之一。第二,是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趋势性现象。第三个是啤酒产业发展阶段供给之后与需求的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二点,当下消费市场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可能大家知道,也听说过一些,现在产业或者说消费市场出现比较大幅度下降的有几个行业,方便面、可乐,还有快餐,这些都是被人们认为不健康的行业,不健康的食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那啤酒是不是不健康呢?我们在座的可能都不认可啤酒是不健康的,但在更多的消费者心目中,他认为啤酒是健康的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啤酒靠谁来喝?靠消费者来喝,他认为你不健康,你就是不健康的,但实际上我们啤酒健康不健康?暂时不做评论,那么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作为行业来说,预测未来五年我们的消费量会维持在4600—4800万千升,一个区间量。再者,具体的原因,具体分析下来,有内因和外因,这是我们的市场变化,在这之前,我觉得我需要做一个临时的名词解释,因为之前我觉得很多人,包括媒体一些朋友圈,大家在说工业啤酒,甚至还有人说化学啤酒,针对这种说法我觉得对一个行业的定性不应该有情感色彩,对一个品类的定性也不应该带有感情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在技术委员会上全体讨论过的,觉得应该定性叫主流啤酒和非主流啤酒更加合适,也更加妥当,我觉得本身主流和非主流之间没有什么情感的色彩在里面,它就是一个中性词在里面。那么,外部的原因,相对于主流啤酒而言,非主流啤酒对主流啤酒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或者反过来说是快速增长,或者是同样是一个品类,可能大家都知道,进口啤酒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后面还有一些阐述,连续四年,2012、2013、2014、2015这四年连续增长737.8%,七倍多,进口啤酒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但进口啤酒原来的基数比较低,而后期的,特别是这四年,每年都在50%—60%这样,所以写的很多,实际上,目前进口啤酒占我们总的1.1%,1.1%这样的一个量,经过我们建立了一个模型的测算,包括考虑到一些因素,包括我们的GDP也好,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还有最重要的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政策变量因素,政策变量因素这一点很重要,那么我们预计未来五年,进口啤酒的量还会增长,可能会达到我们总消费量的5%,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小微型酿造,也会得到长足和快速的发展,它预计会占到我们消费量的3%,我觉得这个3%可能会有好多人会对它估量的小了一些,有人可能会觉得更大,因为现在美国的增幅已经非常大了,已经占到17%,所以有人会觉得3%会低估了一些,我承认这3%是有一些低估,但有一些因素你不能去忽略它,当这个行业需要监管,或者说需要它规范过以后的政策变量,法律法规的门槛变量以后,那么3%是适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低酒精度的其他的新型的、新兴的酒类产品的跨界影响,如各种预调鸡尾酒,在前两年对啤酒产品的侵蚀和影响,这是大家可以看得见的,那么内部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认同感的问题,作为主流企业来说,他们也觉得非主流可能会是一个市场的趋势,也在开发很多的非主流产品,但这种非主流品种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认同包括哪些认同?价值认同、品质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些都没有得到市场回馈,主流啤酒的付出没有得到成比例的市场回馈,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还有一个行业的观点,我觉得我看到一些朋友圈里面发的,我觉得啤酒的品类应该和企业的规模无关,啤酒是否有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规模也应该无关,我觉得随着我们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啤酒品类,啤酒的好坏,我们就说好啤酒可能和将来的规模大小无关,不见得大企业规模的啤酒质量就是好代表,也不见得小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就不好,反之亦然。
啤酒市场正向精致化、细分化和多元化发展
第二点,产品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快,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包装形式,包装形式最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罐化率,罐化率现在已经上升到了22.9%接近23%,就是易拉罐产品已经上升到了23%,还有一个就是瓶装啤酒的变化,我们现在其实所谓的500毫升以上和十年前的500毫升以上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十年前500毫升以上基本上都是640毫升,公升容量630或者640,满口容量670,就是670的那种大瓶,而现在基本上都是520、518、510,基本上都是500出头一点,很少有那种大瓶的,所以500以上跟以前的500以上也不是同日而语的,另外一个我们的大瓶还在降低,小瓶也在增长,只有大瓶在下降,其他的都在增长,这是一个变化,而2015年,其实我们的罐化率的提高不大,没有前两年大,这是产品结构上的一个变化,再一个就是我刚才前面提到的,进口啤酒的量,进口啤酒的增量,刚才前面我说过连续四年增长773.8%,那么今年一月到八月增长了26.9%,同比增长的增幅有所回落,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我们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啤酒市场由大众化产品主导像多元化、细分化和精致化、精细化产品的发展趋势,我相信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都是可以在商超里面看得到的。还有一个就是高端消费人群对浓醇型产品的需求要大于对淡爽型啤酒的需求,这种变化非常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