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艺术家的深度挖掘!鱼的七秒记忆里究竟有些什么……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16 21:23:24
鱼,
 
是一种单纯可爱的生物。
 
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世界中,
 
享受吃和游的简单生活。
 
所以,作为复杂生物的人类,
 
总喜欢把鱼与单纯快乐联想在一起,
 
也喜欢把鱼作为某种象征,
 
放入各种风格轻快的歌曲、影视片段中。
 
当然,
 
鱼有时也是神秘的动物,
 
特别是生活在深海世界的鱼类。
 
因为这一层原因,
 
充满想象力的人类总喜欢以鱼为元素,
 
来创造神话人物、童话故事人物等等,
 
比如海神波塞冬、美人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或许是古时候的传说,
 
或许是徐志摩的诗歌,
 
人类世界里流传起一个说法:
 
鱼的记忆,只有7秒。
 
如果鱼真的只有七秒记忆,
 
那么,从这么简短的记忆中提取出
 
一个故事、一个画面或者一个其他什么东西,
 
真是一件不容易又有趣的事情。
 
而痴迷于“趣味性”的艺术家孙可卿,
 
就带着好奇心去挖掘了鱼的七秒记忆,
 
还用多幅摄影作品来呈现了他的探索成果。
 
 
艺术家|孙可卿
 
Artist:Sun Keqing
 
开幕酒会|2018年3月18日15:00
 
Opening Reception:15:00 18th March 2018
 
展览日期|2018年3月18日—4月15日
 
Duration:18th Mar—15th Apr 2018
 
展览地点|麓山美术馆
 
Venue:Luxehills Art Museum
 
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18号麓镇山顶广场
 
Hilltop Square of Luxetown No.18 Section 2,Luxehills Boulevard,Tianfu New Area,Chengdu,China
 
导言
 
十九世纪摄影术的发明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依赖于透视等形式逻辑推向了辩证逻辑,亦即照片能够向我们展现出“实际处于摄影机镜头之前某一点的影像”,建立起“现在的观察者”与“影像所展现的过去时空”之间的辩证关系——摄影与电影同真实之间的“真实性”。但当我们进入了当今的虚拟时代,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以及虚拟合成的异形已使影像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后现代影像的虚拟制造出一种视觉危机,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一领域。
 
当今“如同文字的世界”已被“如同图像的世界”所取代,这类图像世界不可能纯然属于视觉;但同样地,视觉也瓦解并挑战任何纯粹以语言角度来定义文化的企图。
 
画家出身的孙可卿近年主要以摄影进行创作,但他并不把摄影仅仅止于描绘既有事物或将之视觉化的现代倾向上。可卿的摄影创作着意的显然不仅仅是视觉领域的社会建构,也同样是社会领域的视觉建构。
 
在这次展览《关于一条鱼的记忆》中,孙可卿的作品采用了数码摄影,医用X光机拍摄与底片后期制作、图像电脑合成处理、拼贴、绘画、书写等多种手法,以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将一似乎十分单一的题材展示在观者面前。这一主题以鱼的七秒钟记忆来隐喻当下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中信息超载、瞬时消费所产生的情感交流和信任承诺的社会危机。对鱼的记忆和失忆,进而可以引申至忘却或有意的忘却的探究直指我们当下社会的某些痛点。这些视觉形象展现重要的不是它们意味着什么,而是它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它所试图提出的议题。可卿在这里把视觉不仅仅视为观念的陈述体,而是作为意义创造的场域。他想挑战和打破的不仅仅是艺术的语境和话语权,而是艺术的定义。肯定艺术的社会功能,但并不将这些社会功能固化。这正是我们在他的艺术中所看到的可喜和可贵之处。
 
策展人:沈揆一
 
孙可卿自序
 
据说鱼的记忆力仅有七秒钟,七秒时间以后,鱼将失去过往的记忆,又将是一轮新的开始,如此周而复始地抛弃过去又不断获取新的未来。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技术进步,使人类开始迈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生产时代,物资充裕而丰富的供给与交换,让消费成为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形式,使人们在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文明传递、情感交融等方面,都发生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利己和利益主义为先导的商品原则,似乎已经开始触及到人类文明的底线,无论从社会关系与生存方式,还是到个人精神、道德,都变为像McDonald’s店中的汉堡包一样而快速地一次性消费。商品社会中买与卖,往往使人们以丧失人的本性中所持有的自身善意为代价,在倾力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人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都发生着各样的冲突、紊乱、疯狂与困惑。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做为社会个体的每个人,就像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那样,往往会失忆,一种被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干所理解的那种“日常状态”中所造成的各种伤害后,又周而复始地去开始下一个新的追逐。特别是在当下,无论从我们基本的社会存在方式,还是到情感,都呈现紊乱不堪的情景下,我们个人的记忆与失忆,是否要成为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那将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选择。
 
把过去习以为常的图像样式与经验,进行一种有意味的解构与重置,去获得当下一种新的图像解读,并拓展一些相关话题,去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一直是当代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方式与手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当代摄影艺术,已经把原来单一的摄影记录功能,转变为把摄影与图像仅作为一种媒介运用与观念传达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原来的TAKE PHOTO开始向MAKE PHOTO转变。观念的形成,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媒介材质和传达形式,一直是我创作的主要工作方式与路径。在此过程中我尽力抛弃过去所固化的观念与样式,力图在新的创作源点上去实现一种为我所用的任何可行媒介与创作手段。在这次作品中我“毫无顾忌”般地使用了数码摄影、医用X光机拍摄、电脑后期制作、绘画、书写、涂鸦、拼贴、现场装置、影像等手段,来实现并传达我所拟定的主题意义。采用如何的创作方式,对我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实现观念的传达才是我工作的唯一目的。
 
为此,我将不择手段!
 
孙可卿
 
2018元月
 
于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工作室
 
部分展出作品
 
孙可卿/当下七秒记忆的鱼1/艺术微喷、油画布/150 x 150cm/2017
 
孙可卿/2015.6.3/艺术微喷、油画布/150 x 450cm/2015-2017
 
孙可卿/某时刻记忆的鱼1/艺术微喷、油画布/150 x 150cm/2017
 
艺术家简介
 
孙可卿
 
1991-1995四川美术学院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6-2008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班学习;
 
1993《暮》,四川油画展,四川美术馆;
 
1994《梦的闲逸》,入选全国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5论文《对中国画随意性与情绪性的认识》发表在《当代美术家》杂志;
 
1995《四月》,发表在《江苏画刊》;
 
1995《孙可卿彩墨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9《月之暗面》,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0《印象水墨》展(成都画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飞机的心脏》获中国民航五十周年摄影特等奖(中国美术馆)
 
2007《道,在艺术活动中的独立审美意义》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优秀论文。
 
2010《蜀南一隅》,参加“学院派小幅水墨画展”(香港锦天画廊)
 
2016《开合瞬间--孙可卿摄影作品展》(重庆美术馆、成都蓝顶美术馆、北京宋庄树美术馆)
 
2017《混合/关联—重庆.成都当代艺术展》(重庆/黄桷坪当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