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附中高中部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探索高效科学的教学途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附中高中教学科研处按照学校“创新课堂活动月”的安排,于2018年3月8日至9日在明德楼七楼会展中心举办了“学思练”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学活动。此次做课的教师分别是物理张庆林老师、语文董五可和崔林生老师。三位老师围绕“导学-导思-导练”三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张庆林老师所讲的课题是《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础上又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张老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熟悉基本概念、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简谐运动”在一个周期内的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此间,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在张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简谐运动”的规律,并能依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次示范课董五可老师讲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教学思路遵循“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原则。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里渗透,所以教学环节的设置就尤为重要。董老师大胆创新课堂,先学后教,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的教学思路,结合“自学、检测、交流、展示、练习、总结”的教学步骤,完整、有效的示范了附中“学思练”教学模式。从董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只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并启发到位,学生就能展现出无限美好的一面。
崔林生老师的示范课题是李白的《将进酒》。《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最能反映李白“赐金放还”后的复杂情感。课堂一开始的“导读”环节,学生一边诵读诗篇,一边赏析字句,每一次朗读都有相应的目标,尤其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将“导读”环节推向了高潮,学生沉静在优美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变换之中。“导思”环节本来设计的是学生质疑问难,但因学生对诗篇的理解深度不够,崔老师迅速调整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表达的复杂情感。通过诗篇中情感的不断变化来突出李白内心的矛盾斗争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导练”环节别出心裁,让学生通过《将进酒》的学习,以“颁奖词”的形式概括抒写李白的形象特点。
三位老师围绕附中“学思练”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的课型示范了“导学-导思-导练”的教学环节,为附中“创新课堂活动月”开启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