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超越了杜尚,成为了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性人物。
博伊斯认为艺术是凭着感觉和直觉下的产物,拥有绝对的自由,不应该有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应该是非巴洛克式的、非结构性的及非戏剧化的,摒弃一切关于灵感、技巧、惯例、意义和商品价值的要求;过去的艺术太过专业和程序化,如今我们要让艺术变成简单的、生活的、自然的事件,并且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反艺术就是回归自然,回到生活本身,去体会具体现实,例如:下雨、鸟叫、打喷嚏。他主张”艺术的目的是使人们自由,是关于自由的科学”。
绝地重生
1944年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服役时期,他驾驶的飞机在克里米亚战线,靠近基姆防空基地时被敌方击落,舱内的战友当场丧命,幸运的博伊斯被当地游牧民族从飞机的残骸中解救出来,他们用破碎的动物尸体和动物油脂包裹他的身体,让他在头颅、肋骨和四肢骨折的情况下渐渐痊愈,博伊斯回忆:”我记得最后一件事是跳伞已经太迟,降落伞在降落地面前几秒才被打开,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降落速度一样。我的头颅和下巴被埋在雪地里,醒来时只记得有人说"Voda”,然后是帐篷、奶酪、脂肪和牛奶刺鼻气味的记忆,他们用脂肪覆盖我的身体,帮助它恢复温暖...”
历劫重生之后,博伊斯对于世界的观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开始喜欢用毡毯、油脂、铜和十字架表达创作,对他而言,艺术犹如一块毡毯,可以将世界包裹起来,让他复苏、重生,成为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因此他的作品起点大多来自宗教的启示和人生经历,并认为宗教所蕴藏的一股神祕力量救助了他,所以他想利用这股力量来救助世界,而艺术就是他用来治疗世界的方法。
野兔
他的行为艺术代表作”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艺术”就是利用这些代表性的材料(毡毯、油脂)来表达。
▲"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艺术"(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上图为1965年,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画廊里,博伊斯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头上涂满蜂蜜并粘上金箔,左脚踩着毛毡鞋底,右脚绑着一块铁板,抱着一只死了的野兔,来回踱步,以耳语的方式,向它”解释”杜塞尔多夫的史梅拉画廊墙上挂着的画的意义
他认为艺术可以存在于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之间,可以是看不见的,它不再是挂上墙上的一幅画,不再只是收藏家的占有物,而是透过感官的方式去接收它。
狼
博伊斯与狼有着某种神祕的不解之缘,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表现了以”狼”为主题的行为艺术,包括与”艺术影像之父”白南准的合作演出,他曾表示:”除了荒原狼,我什么也不想做。”
1984年,舞台上两台面对面摆放的三脚钢琴,还有架子上摆放的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满一些充满着神秘意味的字符。他的合作伙伴,白南准在整个音乐会期间即兴表演了欧洲的古典音乐和日本民乐,右边的舞台空间属于博伊斯。他自己表演了两个不同的形象,一个是艺术家作为一个正在获得自由的人,他正慢慢地变成一只动物,回归到一种生命的初始状态,他认为这种生命形态是获得自由的前提;另一个形象是一只荒原狼,随着音乐会的进行,他开始说话,并最终演化成为人。
▲图为约瑟夫·博伊斯与白南准合作作品”荒原狼Ⅲ”现场
▲<荒原狼Ⅲ>在4小时表演中,博伊斯展现了从人到狼,以及从狼到人的阶段。
博伊斯的另一件作品"荒野狼:我爱美国,美国爱我"中,他在紐約肯尼迪机场用毛毡将自己层层包裏,用救护车将自己从机场送到雷尼·布洛克画廊,然后将自己和一头狼关在一起。
▲博伊斯<<荒野狼:我爱美国,美国爱我>>
这匹狼曾经好几次试图攻击他,并咬破包裏他的毛毡。
而后他们实现了和平共处。随后的三天中,他在这个房里呆了共计八个小时。
在这场行为艺术的最后,他再次搭乘救护车回到机场,并返回德国,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双脚从未踩踏在美国的土地上。
博伊斯认为艺术要生存下去,唯有-”上对神和天使,下对动物与自然”,结为一体,而人则是传达的媒介,在这场荒野狼行为艺术中,我们得以看见博伊斯不停地在探索、试探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自然发生的、生活的,这场充满仪式感的行为艺术也在日后深远的影响着德国一整个当代的艺术家。
莫逆之交
博伊斯也是一名德国著名雕塑家,他不仅用材料和工具雕刻作品,为了将艺术传达得更远,他提出”社会雕塑”理念,也就是”成为塑造社会的创造者”,他的创作主要以装置和行为作为创作主体,身为一个前卫艺术家,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了绘画雕塑的方式,并且认为艺术是行动、是建立关系、是改变世界。
正因为这个”改变世界”的观点与激浪派白南准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加上他们都喜欢以破坏的形式来突破传统的艺术表达-白南准采用的是音乐形式上的破坏,例如破坏小提琴;而博伊斯是一种材料运用上的破坏,例如运用毛毡和油脂。如此相似的两方便在此一时期发展了深厚的友谊,可以看见在博伊斯的众多表演里都有着白南准的身影,例如著名的行为艺术”荒野狼”。
为了要让你窥探更多关于
"激浪派行为艺术家"
约瑟夫·博伊斯和"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
神祕的一面,
VA的艺术研究团队
为你策划一场专业的艺术导览
由UCL伦敦大学学院老师
带你一同揭开昊美术馆-"见者的书信"艺术展。
你将看见20世纪初
这两位伟大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并且将为你深入解析行为艺术的文化内涵
和其背后的含义,
以及如何深远地影响着后世的思维
与当代的艺术发展!
导览展名:”见者的书信”
“见者”源自兰波的诗歌中,指着“眼现在又能预知未来的能士”,他们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也培育了比别人更为丰富的灵魂。
导览日:
3月18日(星期日)下午13.00-16.30
集合地点:
上海市黄浦区泰康路126号2层
观展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号昊美术馆
报名费用:
非VA学生¥69(含门票¥40)
VA学生¥40
VA VIP学生免费
*需携带学生证
报名资格:
限学生
导览环节:
2.00p.m.-2.40p.m.
展览背景简介、艺术家白南准/博伊斯背景简介)-昊美术馆学习室
2.50p.m.-4.30p.m.
展厅导览、艺术家作品背景故事-昊美术馆
扫码报名,限15名
(缴费成功即享有名额)
联系电话:021-54106999、18621289509
UCL导师独特的剖析角度将引导你...
·不同层次的感官体验
·创作思维大启发
·学会用360度解读行为艺术
·认识传统艺术的重要性
VA导师介绍:
王启凡老师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艺术文化研究硕士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国际关系硕士
专注领域:
当代艺术、艺术策展、国际文化交流
经历:
英国皇家肯辛顿宫艺术管理部、
皇家汉普顿宫艺术管理部、
上海ART021中央展位特邀顾问、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文物保护部
培训经历:
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艺术史和品牌营销)、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实践)、苏富比艺术学院(艺术市场)、罗马但丁学院(意大利语)
学术经历:
SCI国际期刊和中国知网均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在伦敦、布鲁塞尔、洛杉矶、纽约、北京和西安等地多次参与学生研讨会。
关于艺术家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
小时候喜欢收集小动物,
最爱兔子,能与动物、植物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