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时代和氛围里,格外怀念一种纯粹:自知、自制、心无旁骛,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
——题记
”
2010年10月22日下午,刚获得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西省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饶礼喜老师就应邀在江西省语文新课程高三复习研讨会上开设了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赢得与会师生们的普遍喜爱和交口称赞。他那充满自信而不失幽默,富有激情又儒雅从容的教学风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指出的高考作文“三大误区”——文体偏离、内容脱轨、语言怪异——不但使听课学生茅塞顿开,而且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他说,只要避开这三个雷区,作文的分数就会像涨水一样提升。上课时,学生几次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听课老师也纷纷站立起来,连宾馆服务员都说“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好的课”。之后不久,省教育厅教研室便邀请他在江西电视台“高考复习百家讲坛”办了几期作文教学讲座。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名师,和他一起追溯教育成功之路。
追求叶的事业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的。”做叶的事业,是饶礼喜老师的理想追求,也是他的日常生活——教书育人,不能说是他生活的全部,但起码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
1983年,饶礼喜以临川高考文科第十名的优异成绩被江西师范大学录取,从此他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987年,他毅然放弃了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任教的机会,回到他的母校临川一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许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他在自己班上悄然搞起了“美育试点”,自费开设“翻翻课”,组织表演课本剧,尝试着“散文化教学法”的教学改革,被时任校长李抚生誉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高考,他所带的班中被重点大学录取的人数居全校第一,盛庆同学夺得抚州外语类“状元”。这一年,他被评为“临川十佳青年”。
中语文教学领域大展身手。为了进一步把活水引进课堂,让语文浪漫起来,他亲自编写语文读物——《小荷》《活页文选》等,组织课前三分钟“百家讲坛”。他常对学生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的教学法是散文化学习法。”打“迷踪拳”,搞“散文化”,正是他的一个市级课题研究的内容。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身为抚州市作协会员的他又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高中诗词网络教程”,他所设计的课件和网页获得全省一等奖。经过数年的悉心研究,这两项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间,他被选派至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获得第二届“中华杯”全国中学教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他的录像课《虞美人》获得江西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他主持的省级课题被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评为“优秀课题组”,先后被邀请到云南、广西、广东、陕西、河南等地作专题讲座,被中国教育学会邀请至“全国高中教育管理创新论坛暨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学经验研讨会”作专题报告,被抚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青年教师协会分别授予“抚州市优秀教师”“2008年度‘孺子牛杯’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起跑线》等杂志先后刊登其个人事迹专版。
近些年来,他致力于高考语文研究,先后提出了“文言实词猜读九法”“‘三合一’识字法”“语言连贯‘过马路法’”“语病识别‘黛玉进贾府法’”“现代文阅读‘三扣法’”等,主编了《导练一体》《高考任我行》《金太阳考案》《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等教辅用书,撰写了数十篇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在《语文报》《学习报》《语文学习报》《作文评点报》等报刊上发表习作多篇。所教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张霖芝、李浩澜、朱文奇、朱佳瑞、周夏、杨晨等10余人先后获得作文满分。特别是2007年,他所带班级学生高考语文平均120分、作文平均50分。
甘当辛勤园丁
2008年暑假,饶老师突然接到一所私立学校的邀请,要他离开临川一中去那里任教。对方当年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年薪二十万,担任副校长,还可入股当股东。犹豫了许久,他还是留了下来。他觉得,“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临川一中这个平台成就了他,他与临川一中有着不解之缘。在这里,他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优秀语文教师;在这里,他先后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党总支宣传委员、办公室副主任;在这里,他被聘为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命题人;在这里,他获得若干荣誉,渐渐成为名师……
饶老师的爱人曾开玩笑问他:“你心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学生!”他爱人听了嗔怪道:“老婆孩子都不重要,你个书呆子!”
最让他负疚的,还是父亲办六十岁寿宴那天中午,他匆匆敬了几杯酒就赶去学校监考,结果没有参加“全家福”合影——父亲对此耿耿于怀,他也因此愧疚不安,至今那张照片里也没有他的身影。他流着眼泪告诉记者:“学校把重任交给我,我不能辜负期望,不能对不住学生,能不请假我就尽量不请假……毕竟忠孝不能两全……”
饶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他甚至主动要求学校给他每周加一节语文自习课——放着休息时间不要,偏要“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这在别的老师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如今,从教三十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依然保持年轻时的教育激情,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2009年,他被评为“首届江西省优秀语文教师”,2010年,他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2013年,他被评为江西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昔日,情系三尺台,静待花儿开;今朝,桃李满天下,园丁春意浓。
名师简介
饶礼喜,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优秀语文教师,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实践导师,抚州市优秀教师,曾任江西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抚州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录像课及网页设计均获得全省一等奖,主编过《临川考案》《课时优化》《5年高考3年模拟》《2014揭秘高考总复习》等教辅资料,编写过上百套各类模拟试题,所主持的省级课题“高中诗词网络教学”被评为省优秀课题组并顺利结题。近年来致力于高考语文研究,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多次在各地高考语文研讨会上举办讲座或上复习观摩课,并先后在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省电教馆拍摄高三复习专题讲座;所教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江西省名列前茅(许长发同学并列2013年江西高考文科状元),十几名学生获得高考作文满分,先后有80余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名师观点
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中写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确,要搞好语文教学,要想成为语文名师,我们还真得有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境界,以身作则,热爱语文,饱读诗书,熏染陶冶。“一生只挖一口井”,就一定能够“水到渠成”,一定能够实至名归。我们要有这种信念,要有这份信心。
同事评价
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幸与自信、率直而又儒雅的饶礼喜老师相识,至今共事已有十五载。在我的心中,特级教师饶礼喜俨然就是一座雄伟的高山,让我仰视,说他是高山,是源于他的学识和涵养。无论是教学理论知识的水平,还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抑或是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他都达到了让我们仰望的高度。正因为如此,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饶博士”。
——康国强
三尺讲台,饶老师一往情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三十多年的教学积淀,使他从教坛新秀成长为享誉一方的教学名师。因为有烟火的味道,饶老师课余也和我们讲网络名词“菜鸟”“粉丝”“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三杯两盏小酒后也讲如烟往事,唱歌、吹笛、打拳,聊发少年狂,谈笑话平生。
——曾向阳
专家评价
饶礼喜老师因他的一名大学同窗曾在我的门下就读,就多年对我执弟子礼,凡有函电来往,必自称“学生”。有一年,他的学生杨晨同学高考时作文获得满分,文章被收入当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选,而我恰好被指派评点这篇文章。后来,作文选问世,礼喜竟将杨晨的文章和我的评语又亲手在电脑上打了一遍,发我备存。他对莘莘学子的关爱、眷顾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我又特别喜欢徜徉在礼喜的QQ空间,从那里可以知道他的所读、所思、所悟,可以感知他情感脉搏的跳动,可以了解他怎样在语文与生活的世界里行走,可以看见一个音容笑貌无比鲜活的“饶博士”。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与他的学生相互成就,共同成长。这些,饶礼喜老师已经做到了;我们期盼并祝福,他今后能做得更好。
——《读写月报》(高中版)高考栏目主持、《教师博览》(文摘版)编辑部主任施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