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国育华可“智慧学习工场”(西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嘉宾发言摘录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14 19:37:21
3月10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北京国育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川中法华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国育华可“智慧学习工场”(西南)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政府领导、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大学、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等高等教育界、科技界的院士、专家、教授和学者;学会、协会以及相关产业和企业界代表。
 
与会专家分别谈了自己关于产教融合的观点,并对国育华可“智慧学习工场”(西南)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嘉宾发言摘录
 
包昀鑫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项目主管北京国育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基于教育部规建中心“国家教育平台和服务机构”这个定位,2017年,规建中心创造性提出“智慧学习工场”的概念并作为国家级课题立项。
 
1、根据这一发展思路,规建中心以校企合作作为平台,战略指导思想,同时我们规建中心唯一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国育世纪公司和四川中法华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建立全国第一个“智慧学习工场”示范基地。
 
2、在规建中心的总体的指导下,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先期力争链接百所高校,组建先进技术,专业共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整合20个左右产业企业的资源,共同参与我们项目的监督、评估、指导、实施和培训。
 
3、基地落户在四川成都,我们一定要寻求和希望得到当地的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产业支持、院校支持和技术支持、资金支持。
 
我们相信,通过“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全面带动高校专业建设与专业升级创新,通过智慧学习这样的载体来推动产教融合迈向2.0新高度,以此来应对和面向未来教育进行改革。
 
马海龙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助理
 
北京国育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个周二到周四产教融合相关工作人员封闭学习了三天,我在三天封闭学习之后相对深入对“智慧学习工场”中心宏观的战略、构架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智慧学习工场”的时代背景有四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对国民素质和人才支撑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四方面内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技术模块。三是新的动能,四是新的生产力。
 
“智慧学习工场”是基于规建中心不到三年的时间,两年多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提出来的。“智慧学习工场”不仅是智慧教育和智慧学习的载体,更多的是信息交流的一个中心,可以说是开放融合价值的重要空间。
 
新时代的探索需要集成载体的托举,新时代的改革需要引领性项目的牵引。由此,未来大学的核心单位:智慧学习工场,应运而生!它是规建中心产教融合项目的演化升级,是教育思想的集成载体,是高校应对科技革命的前沿地带,也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演化平台,是高校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联合实验室。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MIT电磁科学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
 
上午听了关于基地的报告,教育部一些领导的报告,我感觉很受启发。很多的内容,很多的问题,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我想讲这样一个概念,推动经济发展,或者说推动工业发展等等要分开,技术和科学是不一样的,科学是基础,没有基础哪来的技术。
 
我感觉到基地的建设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是困难也是不少的,特别是在信息科学技术上面,如果以后有要我的地方跟我打一个招呼。
 
周孟林
 
四川省科技厅原副厅长
 
产教这么深度的融合,去年底国务院才拿出文件,你们对这样的部署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而且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个真的不简单。这里面体现了华可和国育对历史的负责精神和担当。
 
华可和国育在国家教育规建中心指导下做这样一个事情,你们有非常好的条件。第一,你们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度融合国家成立了一个战略联盟,你们也是战略联盟的成员。第二,你们走在其他专业机构的前面,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我对国育和华可提出的这个方案表示非常钦佩,而且我也坚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方案坚定走下去一定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姜树林
 
四川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四川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
 
智慧学习工场是当前我们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从做大到做强,我们提供国家人才战略的支撑,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智慧学习工场搞示范基地,搞工程育人场地,这不仅是一种好的思路,这不仅是好的理念,还是一种好的模式,一种探索,把这个做到,把这个做好确实很了不起。
 
所以我说这个路是很好的路,是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条新路,我们盼望着,期望着,也愿意共同来探索支撑让这条路可以走出来,可以走好。
 
彭钚铀
 
龙泉区区委宣传部部长
 
西南基地选址落户龙泉正当其时,第一,我认为项目完全符合成都市委提出的,去年召开全市新经济工作会议,市委提出要大力发展六大新经济的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我觉得这个项目是完全符合的。
 
第二,成都提出东进战略后,龙泉处在实施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市委赋予我们要当好东进的排头兵,使命很光荣,任务也很艰巨。
 
第三,我们企业有需求,对你们来说也有市场的问题。作为产业工人的培养,尤其是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培养培训,很多企业有这个需求,所以我想有企业的基础,也实力,有需求,这对项目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欢迎这个项目到龙泉考察落户,我们也承诺给予西南基地最大的优惠和扶持。衷心地祝愿大家对西南基地的支持和帮助,也祝愿西南基地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李炳法
 
四川大学博导教授
 
今天参加国育华可智慧学习工场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研讨会,首先感觉非常好。首先它未来教育和未来学习的理念很好。更加可喜可贺的是国育华可不仅有那么好的理念,还有好的目标,大家都已经看到他们有具体措施,并且在继续教育中有时间经验,所以他们在这个项目中一定会做好,一定会成为方向上的领头羊。
 
蒲亦非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双博士后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
 
我感觉我们这帮人,今天上午讲的学以致用,达则兼济天下,国育华可做了破冰之举,与各位筑梦者同行我感觉很兴奋很自豪。
 
怎么短频快把局面打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社会上需要最大的其实是职业教育,当然也需要金字塔上的科学家,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职业教育。不是所有都像北大、电子科大等培养科学家,大部分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感觉这是未来的方向,也符合我们国家党的英明领导,也符合十九大精神的方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杨伯安
 
四川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我认为智慧学习工场实际上就是产教融合形势的一个创新,一个创造。是贯彻国务院文件的具体行动,特别是通过介绍讲了它的特点,“突出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对接专业骨干的课程等等。”这个作用将会对整个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对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行业标准的融合,教学内容和产业实际需要的融合,教学功能和真实工场的融合。
 
刁纯志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首先,华可的步骤很及时,十九大提出三个融合,而且去年国务院发文强调职业教育根本性的建设,中央六部委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方案,我觉得他们紧跟,首先体现了他们对职业教育关键问题、基础性的问题盯的很紧,体现了华可的意识。
 
第二,切入的角度很好。智慧学习工厂,不是简单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校企融合,他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从信息化、智慧化,从智慧的角度切入是符合发展方向的,这个比较好。
 
第三,八年基础上,这次力度很大,包括召开会议,投入5亿打造示范基地,还有全省全国铺开,决心和投入都是很到位的。
 
陈家铨
 
原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国育华可抓住机遇积极行动,响应产教融合的国家诉求,真抓实干组织校企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三年发展规划》,形成了国育华可教育方案,这是一个现代性的方案,同时确定在四川建立全国第一家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就是智慧学习工场基地。
 
我有幸参加了三年规划和示范基地的两次讨论,总体认为国育华可的思路独到,观念新颖,眼光高远,他们辟开了传统思维,用习总书记的新理念新思想思考,向新时代、新目标奔跑。
 
示范基地建设的六大功能定位也较准确,如产业服务,提出的十多个专业项目与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发展规划完全吻合。
 
季天仁
 
纽曼微波研究所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我们是经过多年坚持,把一个新技术带到了产业化的前沿,这个新技术就是用微波的办法,微波化学气象沉积的办法制造金刚石薄膜,制造大片,不是高温高压颗粒。
 
如果我们能够融入今天讲的华可平台,除了提供最好的教育基地、实训基地等,以后华可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创新人才,国家级工匠级人才。
 
周金铭
 
中电子CEC集团成都锦江公司原总工程师
 
今天参加会议很受启发,这是很好的项目。它是产教融合,不是产教结合,而且是产教深度融合。谈到这个事就很不容易,中国的事一个人干有问题,两个人可以,三个人干就不行。我们提了很多军民融合,原来叫产教结合,现在叫产教融合。教育和产业本来是一个有机结合体,是我们人为分隔。
 
白晓毅
 
四川金融产业实验所所长华西证券特聘教授
 
第一,很兴奋,可行。一定要高瞻远瞩。
 
第二,作为定位,企业目前实际上是两张皮的中间点,是向两头服务,高校服务和企业服务,所以我同意王总提的定位就是服务,服务于高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
 
第三,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方法的训练,一定是和高校,或者说现在的职业学校专业有差异化。
 
经过前期高强度的训练,把大学里面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运营当中,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华可大可作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