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替,改不了他的信念;风吹日晒,灭不了他的激情。二十多年来,他穿街走巷,跋山涉水,用火热的激情传递着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他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拿着摄像机往外冲,也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着泥泞在大雨中拍摄采访,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工作,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新闻工作是他的事业,亦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热爱这一份工作,他用影像记录着家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在这片后发赶超、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爱岗敬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他,就是古田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任记者姚剑平。
一直在路上的“工作狂”
用姚剑平自己的话说,他有极深的“广电情结”。他的父母都是广电人,父亲是单位里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古田县早期的广播员。在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下,他心里很早就萌发了要当一名媒体人的志向。于是他1995年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在外打拼的机会,选择了回到家乡这座小山城,成为了一名媒体工作者。在这座小城,只要提及“个子高壮,上点年纪”的新闻记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姚剑平。有的人称他“姚老师”,有的人称他“老姚”,无论哪种称呼,他都微笑着答应。在他看来,这些称呼都好,接地气,更容易亲近。
工作伊始,台里除了设施不全外,更主要的是人员缺失,且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因此,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重。从那时起,姚剑平便成了全台最忙碌的那个人。认识他的人,都会经常看到他背着一个器材包,行走在大街小巷或乡村小道。只要县里举行大小活动,总有他扛着摄像机在现场忙碌的身影;只要县里有重大会议,领导都要安排他采访并担任摄像;上级领导来调研或检查,只要是他的任务,他都绝对服从安排,决不推辞。
“每天都是星期一”是姚剑平基本的工作状态。他与同事们一道把《古田新闻》栏目定位在“让领导知民情,让群众晓政策”上,不仅把栏目办成县委、县政府的宣传主阵地,更办成了全县人民最亲近、最喜欢的栏目。带病采访、深夜赶稿的情况,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心里清楚:干这一行,“不缺席”是必修课。多年来,他跑遍全县14个乡镇(街道),至少有200多个行政村留下过他的足迹。经常往返于县城与乡村之间,让人们牢牢记住了他,这个一直在路上的“工作狂”。
传播文化的“好使者”
架起摄像机,锁好脚架,姚剑平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拍摄报道临水宫景区开发项目是他十分熟悉的一个题材。该项目是古田县围绕“千年临水健康古田”发展品牌,致力将古田临水宫祖庙打造为“世界陈靖姑信俗文化中心”和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因为陈靖姑信俗文化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姚剑平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能为更好发挥陈靖姑信俗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古田地方特色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姚剑平在台湾报道陈靖姑金身巡游活动
2014年10月,古田临水宫管委会和台湾顺天圣母协会共同主办“福建宁德古田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姚剑平被指派负责全程拍摄和新闻采访报道任务。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对外宣传古田文化的好机会!为了拍摄出有深度、有内涵,又独具特色的新闻报道,他扛着机器和采访本进驻临水宫管委会,像一块海绵一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到达台湾后,他又成为了全团负重行动距离最长的那个人。辛苦没有白费。在台湾期间,姚剑平共发回13条电视新闻报道在《古田新闻》和宁德电视台《闽东新闻》播出,其中在省电视台播出10条,中央台(央视网)播出4条,为促进两岸同胞间的思想共鸣和深度融合、增进彼此文化认同、突出古田临水宫祖庙在世界陈靖姑信俗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营造了良好氛围。由此而成的系列报道还获得了当年度宁德市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一等奖。
古田除了陈靖姑文化,还有朱子理学文化、圆瑛文化、库区文化和食用菌文化等。多年的工作中,姚剑平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状态和务实的作风,采编了反映圆瑛文化的《我县在全国首创“圆瑛大师与佛教文化”研究品牌》、反映库区文化的《库区自然村的“袖珍”文化中心》、反映食用菌文化的《我县喜现全国首位菇农“知本家”》等许多反映古田当地特色文化的新闻作品。由此而来的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他笑称,只要能为古田本土文化的传播尽到绵薄之力,这个“文化使者”他当得很开心。
冲锋在前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记者,哪里有新闻,就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姚剑平坚信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的时间成正比。于是他可以在老婆刚生完孩子当天下午就投入到采访工作中,可以在孩子生病时没有请假回去看望,可以一年到头没请一天假。在单位,他既是老师,又像是兄长,默默地用他的言行影响着身边同事们的成长。仅近几年,经他培训的中、初级采编人员及实习生、通讯员就达50人以上。有天领导看到他深夜还在加班,就对他说要注意休息,他却淡淡地说:“我已经习惯了,真要是闲下来,我还不习惯呢。”
在不停的行走中,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姚剑平也收获了很多。工作至今,他独立采编电视新闻6000条以上,年均在上级台播出上百条,2005年至2017年连续十三年上稿量名列全台首位,共获得省、市广播电视新闻奖项近50个,连续十年被宁德电视台评为电视新闻通联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全省十佳通讯员和全省双十佳新闻记者光荣称号。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了《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看〈福建农村新闻联播〉栏目的受众心理》等6篇论文,这些论文刊登在《东南传播》等刊物上,受到新闻业界人士的好评。
已过不惑之年的姚剑平,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情,走乡村,穿小巷,他的生活在不断行走中充实,他的生命在影像世界中更加饱满丰盈。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发挥着一个新闻人的领头作用,他用一名普通记者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做人、处事、认真工作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