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奥斯卡中,《水形物语》不出所料地成为最大赢家,获得13项提名,最终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4项大奖。
之前,《水形物语》还拿下了2017年金球奖最佳导演、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大奖。
《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
3月16日上映
电影的灵魂人物就是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下文昵称“陀螺”),执导过《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陀螺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恰好跟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甘同乡。
这部电影筹备了六年,陀螺在访谈里立下flag:如果这部电影不成功,就退出导演界!
以往说起陀螺,首先想到的是《潘神的迷宫》。
陀螺罗的创作集中在科幻、恐怖两大类型,总是试图跟好莱坞同类型影片有所区别,比如《地狱男爵》中全身通红的撒旦之子。
这一次,《水形物语》征服了奥斯卡评委。
它是一部奇幻剧情的电影,讲述了在冷战时期,被关在实验室的“两栖鱼人”与哑女艾丽莎之间突破阻碍的爱情故事。
为了拍出这些不存在的东西,陀螺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水形物语》里,他为每个主要人物撰写了几十页脚本,赋予角色真实的背景。
据说,《水形物语》中的鱼人形象设计受到1954年电影《黑湖妖潭》的启发。陀螺说称这是他跟团队设计过的最难的电影。
但这个怪兽跟几十年前的怪兽不同,剧情上女主要合情合理地爱上怪兽,所以鱼人就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恐怖形象,造型的拿捏就至关重要。
在电影设定里,鱼人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物,甚至算得上英俊:身高192cm,在亚马逊河流被居民当做神来崇拜、修长而匀称、肌肉线条紧实、五官深邃。
为了创造出这个逼真的生物,设计团队用陶土做成鱼人的模型,用刀刻画出肌肉、骨骼、鱼鳍的线条,细致到伤疤、褶皱、凸起的静脉、毛细孔都可以近距离观察。
美工师还要一遍遍用颜料描绘叠加,测试不同的效果,才完成了鱼人形象的定稿。
据男主角道格·琼斯说,整个团队花了九个多月的时间才找到这只怪物的外观。
鱼人身上的发光效果,是利用UV光涂料来实现。
像眼珠这样的部分,需要通过内嵌的小机械来转动。
虽然道格·琼斯是男主角,却一次都没有“露面”。每天他都需要花费3个小时才能穿上道具服,装在套子里来完成表演。
在布景设计上,专业度也极高。设计稿中浴室里细小的裂纹、脱落的瓷片,再到水泥台上的水渍在实景中都清晰可见,不容一丝马虎。
女主角的房间非常简单,却有一面脱落的壁画。早已剥落的壁画原来是一墙的浮世绘,隐喻了最后的结局。
电影里的很多大场景是通过“实景+CG特效”完成的,将观众带入上个世纪的记忆。即便你看过这样的幕后影片,依旧找不到太多破绽。
《水形物语》的配色结合了复古与梦幻气息,呈现出鲜明的棕黄和冷灰色调:暖色用在温馨的空间,冷灰则是放在了神秘实验室。
陀螺表示,在拍摄前就已经在制作手册中对色彩进行了说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这部影片进行色彩编码,我试着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让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我也向他们解释了每一种色彩在故事中的意义。”
电影以上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为大背景。在当时,混凝土材料被推到极致,跟社会形态紧密结合,崇尚最基本的几何形、赞美科学和机械,形成了有科幻色彩和浪漫色彩的房子。
这座冷战时期的神秘实验室,渲染出了冷酷、紧张的氛围,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一个出色的导演必须是也是一名空间大师。
在《猩红山峰》,这可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特地为本片平地盖起的一座城堡。光是设计图,德尔·托罗就琢磨了六个月。房子一共有三层楼,外加一个电梯贯通上下。
他希望每一层楼,都呈现出不同感觉。这栋古堡也是德尔·托罗在导演生涯中,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场景。
之前,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ACMA)举办了“吉尔莫·德尔·托罗:怪物之家”展览,对这位墨西哥电影人进行一次创作回顾。500件展品涵盖了包括雕塑、绘画、印刷品、照片、道具服装、古文物、书籍、模型以及影片等等。
每一次电影创造,都是一次倾心的付出,从陀螺为每部电影留下的手绘笔记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