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Where Dreams Go To Die》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纪录片。导演Ethan Newberry用镜头记录了加拿大超马运动员Gary Robbins连续两年巴克莱马拉松的尝试。在长达数月的北美巡演之后,终于向大众开放了付费下载(http://WhereDreamsGoToDie.com),所有的收入都将捐献给田纳西的Frozen Head州立公园。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一夜雨后的清晨,枯枝黄叶的小径,初春的田纳西Frozen Head州立公园一片萧瑟。刚刚成为第15名完成巴克莱马拉松的John Kelly坐在简陋的折叠椅上满脸疲倦,一身褐色雨披大一的赛事总监Lazarus Lake坐在石墩子上一脸“得意”,怀抱年幼Reed的Linda眉宇间透露着毫不掩饰的沉重,一旁的Kim Newberry将帽檐压低脸上泛着丝丝的不安,他们和其他所有在场的人都望着同一个方向,等待着最后一名选手Gary Robbins的凯旋。
而后的一幕是大家熟悉,但又每看一次都会揪心再次的场面,Gary从反方向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狂奔、抵达、倒地、蜷缩、抱头,这一系列真实的动作都刻画着一个男人在希望的火苗燃尽后的痛苦与无奈。
妻子Linda将他从地上扶起,走到Laz的面前掏出最后一圈搜集的所有书页,他做到了能做的一切。只是因为最后的迷路以及涉水,让Gary不仅跑错方向,也浪费了时间。
Kerry从边上站起,两个并肩作战四圈的战友深深拥抱,喃喃细语,英雄惜英雄。
当军号声响起,Gary脱帽,全场肃穆,这是首悲壮的乐曲,每当响起就意味壮士迟暮。Gary没有哭,眼中是失望、痛恨和不甘。
6秒之差,第二次尝试这个星球上最难马拉松的Gary依旧没能完赛。在走回营地休息区的路上,在妻子的身边,Gary地下头,双肩微微颤动。
这是电影《Where Dreams Go To Die》即将落幕时的画面,即便过去将近一年,这样的场面依旧让人辛酸。
与其说是电影,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记录片,主人公加拿大越野跑选手Gary Robbins和赛事总监Laz对于比赛和梦想的讲述以及导演Ethan Newberry的旁白撑起了几乎所有故事的构架。没有专业的演员,也没有讲究的镜头位移,但是当下人们真我的表现和偶尔晃动的镜头将故事的原味完全展现出来。
电影开篇用了动画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巴克莱马拉松,一家四口人的表情由喜悦到错愕到惊恐最后是木讷。
在普通人的眼里这是非人类的行为,
绕着一座山头跑上五圈总计超过100英里,因为没有人可以不跑错,总爬升相当于于从海平面开始翻越珠峰两次。需要一次次穿过布满荆棘的荒野小径,每一圈都要经过那座废弃的监狱,甚至鬼使神差地闯进了Brushy Mountain监狱重地,被卫兵拿枪指着脑袋。烈日、暴雨、冰雹、雾霾等等天气状况都是会随时光临。从1986年第一届至今超过1000人尝试这项比赛,却只有15人可能通过这个魔鬼历程。就连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都也只能被关门时间追着屁股然后穷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完赛。
同时也是一场“极不靠谱”的比赛,
每年的比赛都是放在愚人节的那一个周末,Laz每年都用这场“天使与魔鬼”的比赛戏弄着每一个慕名前来的选手。当然,想来也没有那么容易,没有报名信息,除非你有万能本事拿到老头子的电子邮箱,但最后还得看他的心情。除了1元的报名费选手还要带上自己家乡的车牌送给Laz。没有路标不允许使用GPS,选手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但是地图也是比赛前一晚才发。没有准确的开始时间,只能随时等候Laz吹响那只海螺。当Laz慢慢点上那支烟,比赛才算正式开始。为了比赛的神秘,观赛的群众和媒体只能待在两个地方起点和赛道最高点Rat Jaw的瞭望塔。
不过对于这些前来参赛的“傻子”(Fools)而言,那些都不算什么。用Laz的话来说,这样一场几乎变态的比赛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带去一些坚韧,痛苦总会出现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当它出现的时候,那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但我们还是向往最后的苦尽甘来。整部片子都在这样的基调下还原着一个真实的巴克莱。
比如,2016年,Gary和Jared Campbell顺利完成4圈后,最后一圈迷路,只能坐车回到起点庆祝Jared的第三次完赛。
比如,2016年,John Kelly在最后一圈出发后没多久就在众人的视线中倒下,靠着一棵树昏昏睡去。
比如,2017年,又是顺利的四圈过后,Gary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地,好在跑错了方向,不然那错过的6秒会让他更加得扼腕伤感。
比如,2017年,有人花了30多个小才艰难完成第一圈,虽然在路上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注定失败,但是当听到军号想起,眼泪还是决堤。
这些细碎的光影里,有因为失败的孤独无助,也有因为解脱的洒脱自在,很难说的出Gary属于哪一种。当导演的长镜头落在2016年唯一一个完赛选手Jared Campbell身上的时候,镜头近处是Gary的胡子,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这一次,他成了过客。
我想大概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会长叹一声,觉得Gary在巴克莱的赛场上悲苦而沉重。
因为导演Ethan酣畅淋漓地把过去两年的故事,和故事发展的过程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出来,用真实的镜头把痛苦、无助、失落和坚韧一次次推送到每个观众的眼前,把这个令人无奈的比赛,和关于这个比赛的神秘、悲情和“变态”展露无疑。尤其,这样的无奈和无助,或许也代表了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
每个人都会心有不甘,Gary Robbins也是,电影的最后,他神情凝重,眼眶闪烁,但心里却是无比的坚定地说:
I can do it,I will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