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我有200多个老婆,身上的每一根棒子都代表着“我爱她”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03 22:36:08
偶像大师(THE IDOLM STER)的最初企划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日本街机技术成熟,加上偶像文化的盛行,南梦宫公司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制做一款可以在街机上游玩的恋爱模拟游戏。
 
唱唱歌、跳跳舞、和美少女谈个恋爱,好像没什么问题。
 
哦,对了,偶像是禁止恋爱的。
 
因为当时没有可以借鉴的同类游戏经验,所以街机版《偶像大师》的开发花了不少时间。
 
在游戏正式发布前,声优们就开始了小型个唱等宣传活动,积累了一些人气。
 
2004年的迷你live(B站av1409360)
 
当时演唱的正是《THE IDOLM STER》
 
2005年3月,官网募集了粉丝对偶像的企划信,投稿的一部分信件会出现在游戏本篇。
 
当时游戏里就有一封标题为「iM S(アイマス)←像这样缩写如何?」的信件寄给游戏中的角色律子。
 
因为「アイマス」的读音和“爱马仕”相近,所以在国内偶像大师的代称就成了“爱马仕”。
 
2005年7月26日,偶像大师初代街机版终于面世,迈开了传说的第一步。
 
萩原雪歩-First Stage
 
来自BB姬
 
00:0004:46
 
玩家在游戏中化身制作人(Producer,所以玩家一般自称某某P),从9名偶像中选择1-3名进行培育,争取吸引到更多的粉丝。
 
官方称之为「偶像培育体验游戏」。
 
作为一款街机上的养成游戏,它可以通过磁卡记录存档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全日本玩家竞争排名。
 
当时街机版一个币只可以培养偶像一天,为了培养自己的偶像往往花费不菲,不过凭借着出色的游戏体验,还是有许多粉丝为她买账。
 
本来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街机游戏,没想到反响出乎意料的好,加上后来万代南梦宫又有意进军主机市场,
 
2006年9月,传说般的企划「Project iM S」开始了。
 
「Project iM S」企划的开始
 
2007年1月,偶像大师被移植到了XBox360。
 
主机版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这个系列,甚至一度拯救了在日本销售低迷的XBox360主机。
 
xbox360版游戏封面
 
充满个性的偶像们、高质量的歌曲制作、现场感十足的演唱会场景……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
 
不过这时候万代南梦宫已经显露出了“骗钱大师”的本色。
 
现在来看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付费DLC,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被万代南梦宫玩到了极致。
 
主机版《偶像大师》虽然没有了街机版在培养偶像上的花费,但是却设有各种诱人的氪金DLC,所有项目加起来甚至有68000多日元。(换现在也有大概4100多人民币)
 
虽说如此,依然有无数玩家买买买,游戏发售一年时间,DLC就为万代南梦宫创收3亿日元。
 
之后,《偶像大师》系列开始转战其他主机、掌机平台,推出各种续作、外传作品。还有各种动画、漫画、小说、音乐CD……等等衍生作品。
 
到现在,偶像大师系列有四个主要事务所:765、346、315、283事务所。
 
五大系列:偶像大师本家、偶像大师灰姑娘、偶像大师百万现场、偶像大师Side M、偶像大师Shiny Colors。
 
PSVita上的偶像大师版太鼓达人
 
765事务所,分为Pro组和剧场组两代。
 
765pro,从《偶像大师2》开始逐渐固定的13人,被称为“本家”。
 
765ML,以《偶像大师百万现场》系列为代表,本家的直系后辈,由38名新加入的偶像组成。
 
(截止目前38名,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346事务所,也就是《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系列,规模非常庞大(壕),旗下有将近200位偶像。
 
(765+346=1111,即众人都是第一)
 
315事务所,以女性向游戏的《偶像大师SideM》为代表,培养男性偶像为卖点。
 
961事务所,出现在游戏中的对手角色(反派、酱油担当),原本旗下的男性偶像团体「Jupiter」三人后来加入了315事务所。
 
876事务所,又被称为“分家”,以NDS上发售的《偶像大师Dearly Stars》为代表。
 
因为这个系列在活动很少露面,渐渐没有了存在感,简直悲剧主角之一的伪娘“秋月凉”(上图右)后来加入了315事务所。
 
283事务所,这是最近新推出的偶像组合「L'Antica」,将以手游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偶像大师SHINYCOLORS》
 
十多年的时间,横跨各个平台,不断的涌出新的偶像组合。
 
偶像大师已经成为一个传说级别的系列企划。
 
偶像大师的两段黑历史
 
偶像大师的历史上有2段黑历史。
 
第一段黑历史是07年日升公司制作的《偶像大师XENOGLOSSIA》动画。
 
2007年4月,偶像大师刚移植到主机上没多久,正是最火的时候,动画播出了。
 
然而这个以偶像大师为改编的动画,剧情和设定却和原作游戏大相径庭。
 
原作中的「idol」在动画里成为了所驾驶机器人的名称,而Idol master,则成为驾驶者的代称。
 
偶像大师变成了萝卜大师
 
原本以为是偶像番,结果变成了女主角们乘坐机体对抗外星陨石的机器人动画,甚至声优表也和原作不同。
 
机战迷→iM S?去死!
 
爱马仕P→声优不一样?去死!
 
虽然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动画的制作还是挺新奇的。
 
但是对于粉丝来说就是两边都不讨好,最后成为了一段黑历史。
 
直到四年后的2011年,本家才迎来了真正的动画化。
 
第二段黑历史是iM S历史上有名的「918事件」(注意,不是九一八事变)
 
2010年9月18日,东京游戏展(TGS)。
 
当时XBox版的《偶像大师2》还在开发,官方透露新游戏会有大量改进,这让粉丝十分期待,大量的P怀着兴奋的心情进入东京游戏展。
 
可是官方在展会上公布的大量“创新”却给热情的P们泼了一桶冷水。
 
官方在2代重置了世界线,和1代剧情有所不同。玩家也没有等来可爱的偶像,迎来的是对手的新男性偶像组合Jupiter。
 
双海亚美、水濑伊织和三浦梓
 
而秋月律子,双海亚美、水濑伊织和三浦梓4人以“龙宫小町”的新组合出道,从主角身份成为了NPC,直接变成不能培养。
 
这让相关粉丝甚至声优都十分不满。
 
整个发布会气氛压抑,最终在恐怖的沉默中结束。
 
《偶像大师2》的游戏封底,只有9名偶像。
 
事后不久,万代南梦宫公布,新曲CD的主唱将仿效AKB的商法,用这种竞争的方式来决定演唱者。
 
这和爱好者心目中团结的偶像大师完全不合,而且龙宫小町不属于竞选范围中,引起了玩家暴动。
 
从13到9,玩家失去了4名角色
 
虽然2代的游戏质量不错,但是这一系列的打击让当时的玩家伤透了心。
 
大量粉丝选择退坑,《偶像大师》系列的人气也是直线暴跌。
 
直到11年本家动画化,到后来《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手游大获成功之后,才让很多人重新燃起了对《偶像大师》的热情。
 
动画化后,龙宫小町4人很自然的重新融入765pro
 
2014年,PS3版《偶像大师One For All》13名少女再聚
 
创新需要勇气,如今偶像大师已经走出了阵痛。
 
2代游戏虽然暴死,但为后来的偶像大师系列开枝散叶打下了基础。
 
从Nico御三家到偶像文化
 
Niconico动画成立于2006年,是日本第一个弹幕视频网站(Nico在日语里有微笑的意思),国内的Acfun、BiliBili都是模仿Nico建站的。
 
而《偶像大师》可以说是和Nico同期发展的一个系列。
 
偶像大师流行开来后,为技术宅提供了大量可以自由发挥的素材。
 
各种同人MAD频出,为早期的NicoNico填充了大量网站内容。
 
水谷绘理(上)、千石抚子(下)
 
09年化物语主题曲《恋爱循环》与MAD对比
 
因为在Nico上投稿数众多,《东方Project》系列,《Vocaloid》软件和《偶像大师》系列,被并称为「Nico御三家」。
 
(“御三家”指在某个领域内影响力最大的三个人物或势力。相当于中文的“三巨头”“三大家”。)
 
同人作品保证了原作的话题与热度
 
相应地,在这三个系列中登场的十六夜咲夜、初音未来和如月千早被称为「贫乳御三家」
 
除了动画、音MAD之类的同人内容,偶像大师还有各种巡回公演活动。
 
粉丝打Call的装扮,被笑称COS成龙
 
可惜的是,在偶像大师的黄金时代,国内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而等国内普及网络的时候,家用机又成了一道门槛。
 
而且国内能接触到的中文偶像大师只有PS4上的最新的两作,还有PSP上民间汉化的《偶像大师闪耀祭典》。
 
虽然偶像大师在日本一直长盛不衰,但是在国内却没什么名气。当然,这并不影响偶像大师本身的魅力。
 
PSP上的《偶像大师闪耀祭典》
 
十多年的时间,从街机到主机、掌机、手机……最初的偶像大师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
 
技术在发展,游戏本身也在不断进步——画面更加绚丽、表情更加自然、动作更加丰富。
 
最初的街机版
 
现在的MLTD手游
 
十多年来,偶像大师一直在改变,然而不变的核心一直是「偶像」本身。
 
在日本,「偶像」这个词不同于「明星」。
 
国内粉丝对偶像的期待大多是崇拜式的,但是在日本,粉丝与偶像是陪伴成长式的。
 
曾经雅虎上有人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偶像文化?”
 
有人回答:衷爱不完美的、不成熟的事物是日本的文化。
 
偶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存在。
 
偶像是和粉丝们一起成长、能让人感受到存在本身的魅力之人。(出自维基百科)
 
PSP游戏《偶像大师闪耀祭典》通关后的动画,在众多的声优,开发人员的名单划过后。
 
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and you”
 
从零开始,陪伴偶像成长,这种参与感正是偶像大师吸引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