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276年的历史上,共举行过88次会试,其中有一次会试后举行过两次殿试,所以共出了89名状元。永乐二年时,江西永丰人曾棨一举夺魁,成为了新科状元,这位状元在明朝历史上算不上大红大紫,但他有两个特长让人匪夷所思,一是文采誉满朝堂,二是酒量天下第一。
曾棨才思敏捷,工诗能文,且善于草书。人称“江西才子”。他中状元时34岁,后官至右春坊大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左侍郎。
曾棨入仕不久,朝廷便准备修《永乐大典》,大臣们推荐了不少地方人才。其中有个叫陈济的布衣,号称才华横溢,被推荐都总裁。陈济奉命入朝之后,照例要进行考试。永乐皇帝说:“堂堂翰林院,就找不到一个像陈济这样的人才吗?”众人都说,曾棨绝不比陈济差。
于是,曾棨受命与陈济一起考试。永乐帝亲自出题为《天马歌》。结果曾棨滔滔不绝,文不加点,率先写成,而且文气畅达,音韵铿锵。陈济来的也快,但是迟了一步,而且问持续相对晦涩。永乐帝看过之后,大喜,当即赐给曾棨一条玛瑙带,然后再任命陈济为都总裁,曾棨为副总裁。此后的曾棨名声更噪,凡是朝廷重要著作,大多出自其手,一时风光无限。
曾棨虽出身贫寒,且从小读书识字,但是他身材高大魁梧,能吃能喝,酒量惊人,据史料记载,没有人具体知道他能喝多少酒。
在曾棨刚考生状元没多久,大明朝便迎来了一个外藩使臣,号称海量。为此,永乐帝命令礼部推荐各部门最能喝酒的人作陪,可是,满朝文武听说使臣酒量惊人,个个自叹不如,最后只有一个下级武士敢于出战。
礼部官员上报之后,永乐帝非常不高兴,说:“堂堂天朝,难道就没有一个善饮的大臣?让区区一个武士作陪,岂不丢我天朝颜面?”
当曾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向永乐帝毛遂自荐。会见之时,永乐帝问曾棨:“爱卿能喝多少酒?能对付那个使臣吗?”曾棨回答道:“只要能陪得住使臣就行,皇上也不必尽臣之量。”永乐帝大喜,就命他去陪使臣,那个武士也参与宴会,一起捧场。
宴会之上,陪同的礼部官员经过一天的畅饮,个个招架不住,烂醉如泥,只剩下曾棨和那个武士陪同使臣,谁知三人一连喝了几天,使臣终于酣醉,武士也不省人事,只有曾棨一人如同无事一般。这一下,使臣只得甘拜下风,永乐帝也赢得了面子。
此事过后,曾棨的名气响遍京城,永乐帝也十分高兴地对曾棨说:“且不论卿的文才,就单凭这酒量,难道不也可称作我大明王朝的状元吗?”随即赏了曾棨大量的皇家美酒。
还有一次,英国公张辅想试探下曾棨到底有多少酒量,暗中派人测量了他的腰围,按测得的尺寸做了一个牛皮俑,放在客厅后面,又安排几个可靠的人注意曾棨饮酒的杯数,他喝多少,就倒多少到俑中。布置就绪后,再去邀请曾棨来到府中赴宴。
曾棨整整喝了一天,牛皮俑注满了,临时又弄来一口空缸,缸也注得漫了出来,而曾棨尚无一丝醉意。一直喝到半夜,张辅安排轿子、随从,送曾棨回府,特别嘱咐随从们用心照料,以为他一定大醉了。张辅本人则坐等回报。
曾棨一到家,立即安排家中摆酒犒劳送他的张府仆人,他自己取只大杯又喝起来,等众人都醉了之后,曾棨方才就寝。张辅久等不见人回,第二天才得知他们被曾棨灌醉了,大惊失色。
曾棨61岁那年,身患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写下绝命诗后,叫家人摆上酒菜,一阵痛饮,然后撒手归西,朝廷赐谥号“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