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8年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济阳专场将于2月28日(正月十三)在济阳县澄波湖学校举行,11支参赛队伍即将亮相,其中我们济阳本地参赛队伍有四支,分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济北街道威风锣鼓队、孙耿街道超越舞狮队、崔寨街道前街舞龙表演队和仁风镇鼓子秧歌艺术团。在此就不一一介绍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来自兄弟县区参展队伍的情况吧!
天桥区
堤口庄社区四蟹灯演出团
堤口庄自十九世纪初开始的“四蟹灯”,至今已有二百年历史。同样也是我国人民欢度元宵佳节的传统文艺节目之一。据传,“四蟹灯”里并无“蟹”,而是有鱼、青皮、虾、蚌四种造型。它源于清朝初期,因久旱无雨,人们为盼雨,祈求心切的情况下,装扮成鱼、青皮、虾、蚌载歌载舞,再配上乐器,成为了一种欢庆节日的表演节目。
堤口社区的“四蟹灯”已有百年历史,在2007年已被批准为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这项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经久不衰地长足发展下去,堤口庄社区居委会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从社区选拔喜爱这项艺术并能把这项艺术发扬光大的居民作为演员。
“四蟹灯”演出团共有演员30余人,主要表演“渔老摸鱼、渔老打虾、嘎蝲戏青皮、降小嘎蝲”四种节目及舞龙表演,他们表演的动作各式各异,风格独特,把吉祥和祝福送到了千家万户,同时也呈现了堤口地区良好的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了一份力量。
长清区
张夏街道靳庄村山水长清女子战鼓队
长清区张夏镇靳庄山水长清女子战鼓队,成立于2016年,现有队员30多名,所有队员均属于农村家庭妇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苦练具有长清特色传统的战鼓鼓点,战鼓鼓点的展现主要分三章,第一章是出击,二章歼灭,三章凯旋,队员们舞动起来矫健中有稳重,显示出刚柔并济的神韵。在领队隋吉娥的带领下,对战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鼓谱套路、服装、规模及表演形式上均有突破,使之成为一种日臻完善的民间艺术。
章丘区
漯河村芯子表演队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芯子”是扮玩活动中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酷似蜡台上的灯芯而得名。漯河村芯子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创新,在造型、制作工艺、演出内容、表演技巧等方面,日益丰富和完善,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章丘芯子寄托着劳动人民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章丘芯子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戏剧情节、场面及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有穆桂英、李清照、梁山伯、祝英台、许仙、白蛇等人物。
漯河村芯子参加过济南市第一届农民艺术节并荣获特等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的演出,多次参加章丘举办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章丘区
南栗园九龙鼓队
南栗园村扁鼓最早起源于清朝盛世年间(约1748年),近几年来,在章丘区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及圣井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对九龙翻身曲谱进行了挖掘整理,并成立了南栗园村九龙鼓队;2010年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春节代表章丘市参加了济南市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获得了金奖。2013年参加了济南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项目展演获金奖。
商河县
阳光艺术团鼓子秧歌队
阳光艺术团成立于2013年,有舞蹈、鼓子秧歌、合唱队等共计70多人。该团的鼓子秧歌在学习传统秧歌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舞蹈编排了四套鼓子秧歌,为商河鼓子秧歌不断创新,探索了新路,使新的秧歌保持了商河传统文化底蕴,又适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多次在济南、商河演出,受到众多好评。
高新区
有兰峪梆鼓秧歌队
梆鼓秧歌是一种集唱、舞、说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是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当春节来临之际,梆鼓秧歌队便装扮起来,前面是彩旗、锣鼓开道,紧接有二人抬着用秸杆扎制的五谷丰收粮囤,上贴大红“福”字,后面便是梆鼓秧歌队边舞边行,走街串乡,到达场地后进行表演,为乡亲们送福,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该舞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重新发掘整理的梆鼓秧歌,既保留了古老的民俗风貌,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融合了时代的节奏韵律,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1999年,重获新生的梆鼓秧歌在“99国庆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上首次为山东人民表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11月,梆鼓秧歌又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中一举夺得“桂花金奖”。2002年,梆鼓秧歌在中国(威海)新秧歌大赛中获得演出大奖。
梆鼓秧歌的伴奏,原来只有打击乐,经历城区文联剧协主席封玉斗和省作曲家张广俊研究,结合该舞蹈的情节,配上了音乐及唱词,使朴实矫健的动作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乐曲结合,更加丰富了舞蹈表演的色彩,进一步烘托了梆鼓秧歌活泼、欢乐、热烈的情绪和气氛。
平阴县
白庄花棍秧歌队
白庄花棍,是我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因流传于平阴镇白庄村而得名,最早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白庄花棍结合博兴花棍的一些套路,不断推演创新,变得更加趋于丰富和完善。共分八节。它巧妙地将锣、鼓、快板等乐器与花棍结合在一起,表演时手持花棍重心部位,有规律、有节奏地挥舞棍身,使其两端交替不断击打身体各个部位,同时还伴以各种舞蹈动作,边走边打,花样繁多、造型多变、场面宏大、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