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如何完美融合?舞狮与电视语言如何更好地结合?有意义的节目如何获得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近日,央视《飞龙醒狮耀中华》节目组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到场参与看片会,旨在通过这样的一场推荐会,让媒体以及业内人士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这样一档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科技创新、动静结合为一体的具有浓浓中国风的精品节目。
一、这场晚会有点难
刚开始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内心里其实是“拒绝”的,当然,这只是一句开玩笑的话。节目组表示,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开始筹备,策划节目相关内容了。但是由于很多实际情况的限制,节目组在整个节目的参与筹备及录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是这并没有动摇我们想要做节目的决心。这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2016年7月份提出议案到2016年9月份确定方案,留给节目组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舞龙舞狮是我们国家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在电视节目上呈现,尚属首次。来自天南海北的龙和狮第一次跨越祖国广袤河山,在深圳相聚,在同一个舞台上舞动。
舞龙舞狮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会在喜庆节日里用舞龙舞狮来庆祝并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降福。随着时代更迭,舞龙舞狮文化虽然有所衰弱,但在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用舞龙舞狮庆祝节日的优秀传统,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同时舞龙舞狮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产生了变革和更新。舞龙除了日常各种花色的龙之外,还衍生出了许多适合现代观众感官的种类,包括夜光龙、荷花龙、钢花龙、霍童线狮等等。
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舞龙舞狮在现场和在屏幕上的观看体验有很大差别。因此,如何将这一艺术表演的“气势磅礴”搬上电视荧幕成了节目组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碰撞流行文化,于国家舞台传承文化的力与美
为了配合中国传统舞龙、舞狮技艺的展现,节目组把传统文化和一些相对静态的传统艺术门类结合,不仅邀请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舞龙舞狮团队,还汇集了多位书画界的大家用山水画、湿拓画、芦苇画、光影画、沙画、书法等多种方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当下流行的创新科技,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交融,去表达晚会每个节目的意境及视觉效果。
传统与科技交融,力与美的极致体现
《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用几个词总结就是传统、科技、融合、美、宏大。它以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文化为主题,在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使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创新融合传统静态艺术门类,并配以流光溢彩的舞美及配乐,经顶级制作团队精心录制、剪辑制作而成。
为了更加生动全面地将舞龙舞狮的习俗展示并传递给观众,《飞龙醒狮耀中华》不仅聚集了中国内地优秀的舞龙舞狮团队及著名艺术家,同时港澳台地区所有具有代表性的团队也将呈现精彩绝伦的节目。
节目中最长的长龙有足足50米,需要26个人才能合力舞动,最大的狮子光狮头便长达3.2米,狮背更是有足足18米,是全球能舞动的最大的醒狮。不仅如此,节目还在舞台上同时启用了超过640个机器狮子,规模超过了2016年春晚上的机器人阵容。
爆炸式中国文化展示,要亮点也要融合
除了动态的舞龙舞狮,本次特别节目还吸纳了一批优秀的静态绘画艺术形式和书画界的大家,有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书法、芦苇画,也有经过改良的现代创新绘画形式湿拓画、光影画、沙画等。在动与静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融合和谐观感,营造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在沙画的应用上以节目《国色天香》为例:以龙和狮为主角,用沙画画面流动性的特点构建整个故事的场景。不同于传统沙画的表演方式,此次,节目特地使用视觉特效对沙画画面进行再加工,增加每个场景画面内部的动态,使整个节目表演更加流畅,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另一方面,节目还邀请北京京剧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正岩、郭玮一同用传统京剧的方式演唱,使得节目更加色彩丰富饱满,精彩纷呈。
百般意志,风雨前行
“这是一台台风和暴雨浇灌的节目。”11月的深圳本该温暖宜人,但是节目组却遇到了少见的暴风雨天气,从彩排到录制,一路狂风暴雨。最高时台风达到了四级,录制现场灯光舞美的架子和大屏幕不停摇晃,舞台后面的螺丝铁扣有的已经开始松动了,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只能紧急撤离。
本次《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采取的室外录制形式,所以天气因素对于录制的影响更加巨大。就在正式录制的前一天,天气状况达到几天之内最恶劣的程度,大风和暴雨使人根本无法在室外站立。正式录制的三天时间被无限的压缩,上午彩排之前没有彩排的节目,下午彩排晚上录制的节目,整整三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并且由于全息产品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往往都是半夜随时待命,什么时候风停了,什么时候就去现场录制全息节目。
节目组透露,节目一边录制、一边刮风、一边不断地加固,最后检查的时候,当地检查部门说我们这个舞台太坚固了,抗八级以上的风都没有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紧锣密鼓之下,节目组幸不辱命,制作出了这场集文化保护和极致美感于一体的元旦特别节目。
三、回归传统致敬经典,打造纪录片品质的晚会
如果一个片子可以做到被人们珍藏,时不时的回看,每看一次都发出感叹,那么它就是成功了。而《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就是这样一个既拥有着纪录片般的品质和内容含量又拥有着MV般美观的特别节目。
这是一场完全不一样的晚会,它颠覆了近期所有晚会的套路,充满浓浓的中国味道。这样一台几十分钟的特别节目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含量是爆炸式的,每一帧都值得收藏。
那么《飞龙醒狮耀中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目?
大场面,营造元旦宏大氛围
舞台大:舞台宽30米,中间有一条长35米的地屏舞台,就在这条长长的地屏长舞台上,一幅幅画卷在上面展开,一条条长街在两旁林立,地屏与背屏的配合,形成了人在画中游的逼真效果。
阵容大:参与本次录制的人数近千人,有狮子100头、龙十几条,画面扫过,整个舞台错落有致,场面十分宏大,展现了中国舞台文化独有的壮丽与恢弘。
科技基因加盟,做年轻人也爱看的传统文化
爱明星、爱热点、爱话题,但是年轻人可能很少会有人会爱舞龙舞狮,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大的议题下撕开一个口子,成了摆在节目组众人面前一个直观的议题。
美是互通的,将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的美用一种更时尚、更明快的方式表达,使得传统美增添现代美的因素,这就是本次特别节目的秘密武器——科技。
节目组表示,我们在不断创新,将全息纱幕、追踪投影等现代视觉呈现技术巧妙的运用在节目设计中。节目的每一个画面都精雕细琢,每个节目的内容、灯光、舞美都由专业幕后团队单独设计,在录制完成后,又会在后期进行二次处理,使节目在呈现给观众时的画面效果更加恢弘有势,仿佛亲临现场一般,精良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精心打磨的MV,使观众能够获得裸眼般的视觉体验,并产生空间交错的差异感。
一流团队,技术先行
与别的卫视元旦晚会不同,《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没有主打明星牌,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技术和舞美上面,节约人工成本,争取在视觉呈现上表现出最好的水平,尽全力冲刺舞台表现。
本次《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的全息、机器人、灯光、舞美都采用的国家一流团队,有些技术和产品甚至是第一次投入使用。敢为人先,做一场特别的晚会,这也是节目组的追求。
在全息产品的选择上,节目组选择了目前国际前沿技术生产的全息纱幕,并且使用了三十多米长的全息纱铺满了全场,可以说大部分的经费都花在了这么一块轻轻薄薄的纱上面,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机器人歌手的使用也是节目的一个亮点。小机器人们是去年上过春晚的红人,但是在本次《飞龙醒狮耀中华》元旦特别节目中,节目组对于机器人表演形式又做了新的尝试和革新。老合作伙伴特地为节目设计了640只小狮子造型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小蓝和小红代替歌手,演唱歌曲,既萌又好听,相信会打动不少年轻观众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