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丰德评论|残酷战争铸就国之战将——初读40集电视连续剧《独臂悍将》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5 00:54:45
前言:塑造民族英雄是电视剧创作的永恒主题
 
读电视剧《独臂悍将》剧本之前,对贺炳炎上将的故事略有温故。一是自己好多年没有参与电视剧创作了,想寻找一部“出山之作”;二是一直喜欢军事题材特别是带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传奇故事。《中国远征军》是、《川军团血战到底》是、《借问英雄何处》亦是,这些虽然都是些买断版权的剧,但按自己的要求还差的很远。
 
贺炳炎在延安
 
于是还与美国人合作拍摄《飞虎队》。贺炳炎的故事是传奇的,是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一个打铁匠、一位警卫员、一个团长、一个师长、一个军长、甚至多次部队和番号变更下的司令员……贺炳炎的传奇不仅在于各种不同的战将身份,还在于他的极端残酷战争下成长的历程,还有于与一个个响当当名字连在一起的影响力。
 
他与贺龙元帅如兄如父如师长情谊,与彭德怀元帅战斗中结成的知己情怀,与余秋里、与廖汉生并肩作战的战友情面……还有他的知性的妻子姜平、老乡李文清、炊事员老侯。……还有他亲身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反围剿”、“长征”、“抗日”与“解放大西北”等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浴血奋斗的战争、各种战争背后的运筹……战将的贺炳炎,充满了艺术创作的魅力,统帅的贺炳炎,充满了历史背后的神秘,性格的贺炳炎,充满了人物个性的张力。
 
于是带着这样的基础,打开隋敏创作的40集电视连续集《独臂悍将》,打开了一位军旅作家笔下的老首长的故事(编剧曾经是贺炳炎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时期的兵娃)。
 
一、“独臂”是贺炳炎历史故事和人生传奇的独特符号
 
《独臂悍将》是隋敏给他的电视剧起的一个名字,也是贺炳炎上将的人物标识和艺术创作的符号。“独臂”将军,这样的定位就必然要求将贺炳炎“独臂”的故事作为故事的核和推进的动力,“独臂”前与“独臂”后的故事,“独臂”前和“独臂”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也自然是本剧艺术创作的良好契机。
 
忍痛锯右臂(绘画)
 
战争是悲剧的,不幸遭遇截肢的贺炳炎,幸运的遇到了如兄如父的贺龙元帅。一直坚持站着等待对贺炳炎近四个小时的手术,一直要求断后部队为了贺炳炎手术赢得时间浴血坚守,一直把一个出身小铁匠的普通士兵当成兄弟呵护……贺龙成为了贺炳炎人物塑造最好的“主角”和“主题思想”的阐述者。
 
爱情是浪漫和朴实的,一位知性、清秀的部长千金,一位断臂略显毛糙的将军。卫生部长的见过世面的姑娘姜平,选择了与独臂将军贺炳炎的婚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对英雄的爱慕。“独臂”也同样是贺炳炎获得浪漫爱情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理由,爱慕英雄、照顾英雄、追随英雄,是那个与我们虽然并不遥远但更加朴实时代的革命爱情的标配。
 
命运是残酷的,但面对残酷命运的态度往往是人生抑或是人物命运反转的根本动力和艺术塑造的最好契机。失去臂膀的贺炳炎与四肢健全的贺炳炎,在人物塑造和历史故事中是有着不同使命和艺术逻辑的。而失去臂膀成为“独臂”的贺炳炎,不仅很好的克服了生理和心里的关口,更是开启了一段完全不同更加传奇的故事,一个善于舞刀弄剑的人,一个喜欢冲锋在前的人,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疾、如何突破心里的残障、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些都是“独臂”带来的绝好的喜剧冲突和艺术张力。
 
二、“将军”是贺炳炎人生追求和坎坷命运的叙事主题
 
从一个小铁匠到共和国开国上将,贺炳炎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时代传奇。“将军”是我们叙事的终点,也是起点。毛主席说,贺炳炎将军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也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培养出这样一位勇猛顽强,对党忠诚、深爱人民的“独臂将军”。是残酷战争培养了一位将军,是党的领导培养了一位将军,是统帅的关怀与呵护培养出了一个将军,更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缔造了一个将军。
 
贺炳炎1949年任一野一军军长
 
隋敏把贺炳炎摆在了一个中国历史自然进程中,摆在了一个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与军队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大背景中,摆在了一群上至国家领导、军队统帅下至普通战友甚至食堂管理员的人物关系中,叙述贺炳炎的人生经历、几乎每一次战斗、每一次人生命运的转折中,让贺炳炎如历史般真实的成长、经历。与历史共频、与事件共振、与人物共命运……不仅塑造了贺炳炎,更是塑造了贺龙、彭德怀、余秋里、廖汉生、习仲勋等一群人,展示了那个多灾多难却波澜壮阔的旧时代的风风雨雨、展示了那个旧时代洪流中一群人物奋争、奋斗与艰险的残酷命运。
 
从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到经历艰苦卓绝的长征、到气势恢宏的民族抗战、到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贺炳炎所经历的、所参与的、所努力奋斗的很多故事、很多战争,面对的很多牺牲、很多硝烟与炮火……不仅仅是他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也是全体中国人、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段历史进程。贺炳炎在战火中铸就了自己的魂魄,锻造了自己的精神和使命,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党,也同样在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成长、成熟、成就。
 
1936年12月,红二方面军干部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合影。(前排左起:贺龙、朱瑞、李井泉、王震、关向应、贺炳炎、甘泗淇)
 
从小铁匠到“独臂”将军,隋敏并没有刻意回避贺炳炎自己成长的局限性,反而把贺炳炎的成长与中国革命的成熟摆在一个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逻辑中。从草莽英雄、到民族英雄,从自我、到无我,贺炳炎的成长,是在无数血的教训中、是在贺龙、彭德怀这样的统帅督促中、是在如炊事员老侯般普通人的关爱中,逐步成长的、逐步成熟的,这也正如我们党从各种失败教训中成熟一样。
 
三、“残酷”是贺炳炎所经历的战火纷飞的旧时代的特质
 
初读隋敏的电视剧《独臂悍将》,残酷两个字是贯穿始终萦绕心头的两个字。战争的残酷、百姓生活的残酷、人生命运的残酷……战争带来的牺牲、战争对百姓生活带来的流离失所、对军人人生、人性带来的摧残。面对战争,一部电视剧是应该有态度的,这种态度不应该是美化、是戏说、甚至是戏剧化。隋敏的态度是冷静的,是超越一般创作“游戏”和“戏弄”的“俗套”,而是真实、客观到了残酷。
 
隋敏的“残酷”,不仅仅局限于每一次战争对双方所带来的流血与牺牲,而是不断的流血与牺牲。在不断的牺牲中,不管是得胜者还是惨败者,都或多或少的夹杂了编剧对战争的思考、对百姓生活和国家命运的思考。甚至还客观的截取了国民党军官、敌占区基层政府官员这些或多或少小人物的故事,或弃暗投明、或皈依空门、或饮弹自绝……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战争残酷性的展示、甚至对我党极端错误的冷静叙事。
 
贺炳炎(左一)贺龙(左二)
 
隋敏的“残酷”,还在于对贺炳炎“刀客”的不断强调,对刀劈鬼子的热衷。战争、残酷的战争甚至使得贺炳炎没有仗打就苦恼、就烦闷、就无所适从。虽然对俘虏的态度,在贺炳炎军事生涯的后期,多了一些转变、多了一些惜悯、多了一些自责。但就整体看隋敏的剧本,并没有回避历史的真实,就是长期作战对死亡的漠视,特别是对反对派对敌人对战败者的持续“杀戮”。战争本质的残酷,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客观的展示,特别是对贺炳炎“刀劈鬼子”的客观描述。
 
隋敏的“残酷”,还在于客观、大胆的叙述了我党内部斗争的极端残酷,特别是“肃反”扩大化带来的无辜牺牲和冤情。显然贺炳炎是幸运的,也是无奈的,他的信任是建立在对贺龙的信任的基础上,他的坚持、他的忍受,同样也是建立在对贺龙的信任上。即使贺龙能够救命的也只是贺炳炎为代表的几个同志,更多的同志没有死在残酷的战争中,而是含冤在我们的错误领导和用人缺失上。这种残酷的内部斗争,在以往的电视剧里都不是多见的,有的甚至一带而过。而隋敏的《独臂悍将》,不但讲述了“结果”,更重要的叙述了过程,显得残酷而客观。
 
四、“浪漫”是贺炳炎一代军人所独有的生命情怀
 
从小铁匠到独臂将军,隋敏的电视剧《独臂悍将》没有完全沉寂在历史的枯燥和战争的残酷里,而是更多的用那个年代那群年轻人自己的生活和行为逻辑,制造出很多“浪漫”来。比如孩子气、比如生活化、比如对爱情的怯懦和向往。在那个我们今天仍然能难以复制的时代里,年轻人不仅只有苦难,只有战争,只有贫穷,还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浪漫与情怀。
 
1941年贺炳炎与夫人姜平结婚合影
 
那个时代的浪漫,还表现在军营里长官与士兵,领袖与统帅,甚至敌我双方的往来对白上。生活化的相处方式,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叙事场景,不仅是吸引年轻观众的“戏”,更是一种少有的浪漫与情怀。战争之外的许许多多,甚至贺炳炎如何追姜平,女医生如何暗恋贺炳炎等等,在隋敏的剧本里几乎成为了一种“调料”,任意挥洒,既没有影响主线叙事,也没有降低人物的份量,反而是观众觉得真实、可靠。
 
那个时代的浪漫,还表现在对贺炳炎武侠化的塑造上。当然历史上贺炳炎确实也是道家弟子、确实也是传奇刀王,但在隋敏的截取中显然是有意识的展现贺炳炎身上超现实主义的英雄侠气。甚至对我党特别是军事领导人如贺龙、彭德怀、余秋里、廖汉生、习仲勋等等,个性化塑造,特别是行为方式和语言上的个性化塑造……都无不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追求。
 
1955年,授衔后贺炳炎全家合影
 
那个时代的浪漫,还表现在对仅有的几个女性人物的塑造上。贺炳炎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他却同意自己的妻子上战场,却从西安带了几个女医生和女护士到抗日第一线。对一个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来说,战争是不可能没有女人的。隋敏剧本里的女人,一个个都是朴实、漂亮、腼腆而勇于奉献的。当然他也借爱情和婚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浪漫,两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两端。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孩子的出生,伴随着他们富有时代特征的名字,迎接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新时代。
 
后语:以纪实风格打造一段时代传奇
 
残酷战争铸就国之战将。
 
这是我初读隋敏电视剧《独臂悍将》之后,最深的感受。贺炳炎在自己获受上将后,当面感谢彭德怀元帅推荐时,彭德怀说你贺炳炎的贡献有目共睹,上将正好,不高也不低。贺炳炎上将的一生、曲折、真实,极富戏剧色彩。
 
塑造一个真实的贺炳炎,不仅从政治上对我党、我军、我国时代精神价值构建极其必要,还会对这个多元价值的新时代极其重要。英雄,只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英雄,才有号召力,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时代的楷模。
 
艺术创作不仅要服务于时代,还要引领时代。真实塑造贺炳炎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就是真实再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要真实再现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坚持不懈的弘扬我们伟大的时代精神,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成就。
 
一个真实贺炳炎,一位永不磨灭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