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美丽过新年(十一)|| 梁剑:广播往事,致我们曾经追过的文艺广播/轩诚播读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4 20:44:38
 
去年应邀参加一个访谈活动时,遇到了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前央视主持人、因创办樊登读书会而红遍全国的樊登。他在介绍我出场时说:梁老师是我二十多年前的老朋友,当年一起工作时他说的一段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广播电台具有电视无法比拟的优势,广播的及时性、伴随性,广播给听众营造的想象空间,都是电视不具备的。
 
樊登的这段介绍让我感动,一段我自己都早已忘记了的话语他竟然记得这么清楚,这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90年代,同时也再次勾起了我无限的广播情缘。
 
我是70年生人,我们这代人基本都会有深深的广播情缘,因为听广播几乎是我们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活动。记忆中的广播是从小学就开始的,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下午收听“小喇叭”、“星星火炬”,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安徒生、孙悟空,看到了陕北小城外广阔的大世界。再大一些,又开始喜欢上了听相声,侯宝林、郭启儒的“关公战秦琼”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像”好似活生生就发生在眼前,牛群、冯巩,马季、赵炎,还有后来成为好朋友的陕西相声演员周春晓、于海涛,一个个幽默逗乐的形象在广播里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欢乐时光。
 
说到广播,最难忘的就是长书连播了。我想很多同龄人都会和我一样,通过广播电台的长书连播开始了解中国历史,开始崇拜民族英雄,开始迷恋上传统文化。每到中午放学时,你看吧,一个个的同学都急乎乎的往家赶,住的近的回到家边扔书包边急着打开收音机调台,离得远的也没关系,因为十二点一到,一条街上,几乎家家都会传出来相同的单田芳、刘兰芳们动人的声音。
 
每当游戏时,评书里的角色扮演也是孩子们最喜欢作的事,韩红安就会扮作韩世忠,薛俊祥会说自己是薛仁贵,高大魁梧的高飞会来个岳飞,性情软弱的我则往往被安排作梁红玉,还给上两个笤帚疙瘩让我擂鼓战金山......
 
后来慢慢电视普及了,电视上也开始播出了袁阔成、田连元的评书连播,但我总觉得别扭,樊登讲我说那段话的想法可能那时我就有了吧。好在这时随着自己年龄慢慢长大了,广播节目也更加丰富了,也就在这时我开始逐渐接触并迷上了广播文艺节目。
 
当时我们可以收听到的电台只有中央台、陕西台、西安台。那一段时间,我分别迷上了每个频率的一档文艺栏目。中央台的是《今晚八点半》。节目开始总是伴随着作曲家石夫的《在月下》优美乐曲旋律,传出雅坤老师沉稳大气的声音:“千里电波送五洲花讯,万家灯火唱四海欢歌”......
 
播音艺术家雅坤老师
 
陕西台的文艺节目叫《七色文艺窗》,在这里我熟知了节目监制郭匡燮,编辑吉广利、李娜,主持人包志坚等,没想到数年后他们都成了我的同事。去年和李娜老师说起此事,她还动情的讲起当年怀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女儿(现在已是省台的名播了)做节目的历历往事,感慨地说,那样的好栏目再也不会有了。
 
后来在西安广播界叱诧风云的宋东风,当时还是以西北大学在校生的身份,在西安台兼职主持着《艺术彩虹》,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艺术彩虹》在当时办得要更加青春朝气一些,在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当中非常火。1995年在筹备西安音乐台的一次节目讨论会上,面对当时全面直播风的兴起,我发言说:精品的广播文艺节目必须是制作节目,一味的全面推广直播势必会带来广播的庸俗化,难出精品。宋东风马上发言表示赞同,也因此而将我引为知己。
 
1992年,我退学受聘到了筹备中的陕西文艺广播电台,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广播人。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台里节目是大板块结构,全天节目分为四大块:早间段是偏重资讯与戏曲的《你好,新太阳》,午间是文学类为主的《行走的风景》,下午段是音乐节目为主的《人约黄昏后》,晚间则是综艺版块《灿烂星河》。
 
当时我负责主持早间《消费热线》栏目时,做了一件影响深远而又祸患无穷的事情。这档节目当时主要是通过热线电话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后来因为经常会接到一些医疗健康方面的咨询,我就给台里建议,将每周日的时段固定为健康咨询,邀请一些专家走进直播室为听众解答疑问。台里接受了我的建议,于是,专家们进了直播室。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形式非常受欢迎,再后来,就逐渐成了充斥广播二十多年让电台大获其利、且烂掉良心的医疗热线。
 
在电台我从事了播音主持、编辑策划、广告运营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也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帮助与重用。但由于经营在台里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也越来越注重与经营结合,我所喜爱的文艺广播也越来越远,2000年前后,我彻底脱离了这一行当。
 
2015年微信兴起,这年底我创立了原创文学为主的微信公众号:《美丽的原创生活》,不觉间刊出已近600期,忽然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我记忆中的文艺广播么。于是,自今日始,我将平台更名为《美丽八点半》,致敬我们这代人永远难以忘怀的《艺术彩虹》、《七色文艺窗》和《今晚八点半》。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诵读者简介:梁剑,字轩诚,陕西三原县人,祖籍山西漪氏县。知名策划人、资深媒体人,西京学院至诚书院客座教授,陕西石岗书院院长,石岗国学院执行院长。2015年,创办原创文艺平台《美丽的原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