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室里传来学生们稚气却活力十足的吟诵声。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当天的吟诵多了一些韵味,增添了“唱”的元素。本次活动是由戏曲作曲兼清曲唱家,中华吟诵学会、北京学语草堂少儿吟诵艺术团的林清和老师现场教授学生吟诵古诗词,让学生们轻松学会古诗词,以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写作能力。
林清和老师在外地生活多年,但始终铭记家乡对她的培养教育,也希望能够为家乡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本次回家探亲期间听说石河子正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她主动提出为石河子各民族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一点事情。
当日,林清和老师以学生们常见的唐诗宋词作为重点,把吟唱作为一种古诗词讲课的新方法后,学生们也学得兴致盎然,当学生们听到林清和老师将传统枯燥的古诗文用歌曲唱出来时,都显得非常高兴,大家兴致盎然的和林清和老师一起吟唱古诗词,从《忆江南》到《赠汪伦》,再到《春晓》,熟悉的古诗词,跳跃的节奏,让全场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体会传统诗歌的艺术魅力。
阿尔法是石河子第二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听说要学唱由《静夜思》这首古诗改编的歌曲时,他都显得非常高兴,阿尔法一起跟着林清和吟唱这首诗歌。阿尔法说:“我以前在学校只学到了背诵古诗词,没想到古诗词还可以吟唱,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有趣,而且很美。”阿尔法表示,古诗新唱让他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古诗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他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有助于帮助他轻松记忆。
林清和老师的精彩分享,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从古诗词的吟诵、戏曲中找到共性,依字行腔、开创了“中式歌诗法”这一全新的演唱风格。林清和老师说:“我作为支边青年的疆二代,这次回乡探亲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将自己近20多年来对戏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教给家乡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有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古诗词的大门,在今后学习古诗词中更有乐趣,而且还能体会到汉语之美,古诗词之美觉得很开心。”这样深情的吟唱令人沉醉,这种承接于传统的音声表达方式,不仅是悦耳的享受,更是传递真情实感,情通古今和文化交流的绝佳方式。
林清和
林清和本名林媛,祖籍浙江松阳,生于新疆,70后。
2000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现任中国评剧院作曲,中华吟诵学会、中国诗经学会会员。
二十多年音乐历程中,先后师从作曲家马辉先生,戏曲音乐家刘文田、黄平先生,歌唱家戴学忱先生,形成“晓中外、通古今,传承而不拘泥,古雅勿失灵动”的创作理念。近年来,痛感雅文化缺失,开始探索诗、乐之关系,专注于古典诗词度曲与吟唱实践,先后创立“北京学语草堂少儿吟诵艺术团”“歌仙酒狂诗乐坊”,从《诗经》、《楚辞》、《汉乐府》至《唐诗》、《宋词》累积作品两百余首,为“诗乐中国,中国诗乐”之回归与诸位学子共勉!
2015年春,由中唱出版"林清和古典诗词吟唱专辑《诗乐溯源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