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有一幕,多年以后,步入中年的曼桢与世钧重逢。
曼桢哽咽难言,半晌后对世钧说: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隔着岁月的云烟,与苍茫的世事,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40岁时,巩俐曾这样描述自己和张艺谋的辉煌时代:
“我不是经常想那个时候,但我确实怀念那个时候:
那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创造性过程,那时我们不必担心票房。
现在不可能回去了,你不可能只为电影做电影,现在我们再也不可能拍《秋菊打官司》了。”
回不去的时代,就像回不去的旧梦。
Part
1
在所有的旧梦里,都仿佛镀上了一层氤氲似幻的玫瑰金。
但她最初的银幕印象并不是娇柔的,不是软弱的,
淳朴热辣,像漫山的野草,有着一股原始的蓬勃的生命力。
也许正是这个鲜明的特质,让她被张艺谋选中去出演电影《红高粱》里的九儿。
在《红高粱》中饰演九儿
当年,张艺谋37岁,他凭《一个和八个》与《黄土地》中惊人的摄影天分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1987年,张艺谋转型做导演后,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令他一战成名的《红高粱》。
22岁的巩俐第一次担纲电影里的女主角时,还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巩俐清纯旧照
彼时的她就像一块璞玉,怀着对这个世界混沌初开的新奇。
在他的雕琢下,她的灵秀,她的悟性被充分调动出来。
她以其质朴清新,浑然天成的演技让整部影片熠熠生辉。
巩俐通过《红高粱》一炮而红、蜚声国际。
随后,他们陆续合作了好几部在国内外影坛都声名大躁,影响深远的电影。
无论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还是《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抑或是《活着》里的家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戏装。
但都是清一色的倔强执拗,在命运的凌迫下,即便如草芥般卑微,即便不动声色,
但你只要看到她紧抿的嘴角,不甘的眼神,就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角色。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饰演颂莲
《活着》中饰演家珍
通过这些角色,我们就可以大致揣摩出巩俐的个性脉络。
这种“本色出演”,让人们在颂莲身上看到她,在秋菊身上看到她,在家珍身上看到她,在一代王后身上看到她。
也许正是这种坚韧与执拗让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她包揽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大奖、荣膺两届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多个海内外演技大奖。
随着一步步走向国际,巩俐成为了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明星,并享誉“最美东方女人”的一代国际巨星。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明星巩俐
在这个过程中,张艺谋居功至伟。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他不喜欢那些平庸无奇的凡间女子,遂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象牙少女像,在打造她的过程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热情以及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便赐予雕像以生命,并让他们终成眷属。
张艺谋之于巩俐,也无异于皮格马利翁。
张艺谋与巩俐
《洛杉矶周刊》曾评论,巩俐是一名对观众具有诱惑力的女影星,
“在银幕上所有伟大的美人中,她可能是最富于活力和令人胆怯的。
男人不会想要去突入险境拯救她,就像他们可能想对易碎的章子怡那样做的。
巩俐有她自己的力量储蓄,自从第一次和她合作直到他们的合作和恋人关系终止于1995年,张艺谋导演很大程度上挖掘出了这种力量”。
他塑造她,成就她。
于是这座最终大放光芒的“象牙少女雕像”获得全新的生命后,以爱与他形成山呼海啸般的响应。
巩俐和张艺谋珠联璧合的这八年,是张艺谋的成就登峰造极的八年,也是巩俐演艺生涯中最璀璨的八年。
他们彼此激发,相得益彰,横扫国内外影坛,成为世界影坛最耀眼的“情侣档”。
“崇拜居于爱情之上,喜欢居于爱情之下,欣赏居于爱情之畔,它们都不是爱情。
但是爱情一旦发生,能够将它们囊括其中。”
这句话用于形容她对他的爱情可谓恰如其分。
当年的她,娇憨可人,清纯不流于板滞,妩媚不流于妖娆,既风情万种,又灵性十足。
她喜欢他,欣赏他,迷恋他。
有一种女人本身再光芒四射,也需要用“崇拜”的基石来建立自己爱情的城堡。
那时她望向他的眼神都是亮闪闪的。
当初对商业电影不屑一顾的张艺谋,为了能和巩俐扮演情侣,他接下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古今大战秦俑情》剧照
巩俐饰演的韩冬儿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家破人亡,被捉入宫中充当东渡求仙的童女。
入宫后因与郎中令蒙天放相恋,被赐一死。
行刑前,冬儿暗将徐福炼就的长生不老金丹送入蒙天放口中,自己则投身窑炉。
她一袭红衣,奔赴火海时转身回眸的那一刻,无比凄美,这个定格仿佛就是她当年为爱而奋不顾身的决然。
《古今大战秦俑情》截图
Part
2
但那时,她罗敷未有夫,他使君已有妇。
深陷温柔乡的张艺谋,顶着身败名裂的压力,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为了和巩俐在一起,执意与妻子肖华离婚,
当他终获自由身,大家都以为走向婚姻的殿堂是他们水到渠成的结局。
当怀有“三十岁梦想”的巩俐,在95年跟张艺谋摊牌“咱们结婚吧”的时候,谁知张艺谋只回了她一句“不想结婚”。
她爱情为大,但将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张艺谋并未有同样的人生诉求。
八年的相处,增进感情也暴露问题,在传统意识甚强的他看来,已经在国际上成为巨星的巩俐,不可能为他洗尽铅华,安心做他背后那个相夫教子的妻子。
1993年首次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巩俐
在事业上,他们是并驾齐驱的战友;
在感情上,他们是你侬我侬的爱侣,
但在婚姻上,他知道她不是自己最合适的选择。
在电影中,他可以动用自己的技巧与本事去调教出一个优秀的女演员,但在婚姻里,对于当时已年愈不惑的他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一个“立等可取”的传统妻子。
温良恭俭让,能为他做出最大的牺牲还可以毫无怨言的人,但巩俐呢?
显然不是。她的成就不允许她低眉顺眼,委曲求全,她的个性更不允许。
错误的时间,错位的地点,都可以遇见爱情,但婚姻则需要适逢其人,适逢其会。
感性,让他意乱情迷;理性,让他抽身而出。
所以当他说出不想用一张纸证明什么的时候,并非永远不想再以一纸婚书证明什么,只是不想向不对的人证明罢了。
1995年,两人合作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杀青之后,张艺谋与巩俐分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照
轰轰烈烈地开始,最后黯然收梢。
Part
3
1996年,巩俐与英美烟草公司亚太区总裁黄和祥结婚。
因为婚礼举办在她与张艺谋分手的第二年,不由得不让人去推想,这场婚姻中带有某种负气的色彩。
巩俐和黄和祥
一场婚姻里,一旦羼杂进去了“负气”的成分,那么,它往往会是一个必输之赌。
果然,聚少离多的日子让她和黄和祥的感情渐渐降温,13年后,两人选择了和平离婚。
离婚后巩俐独自去外国生活。
远离熟悉的一切,成为一个异乡客,也许才能让自己淡忘伤痛吧。
有人说,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却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当然,也躲不过那些不期而至的爱。
巩俐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陆续传出过绯闻。
比如《漂亮妈妈》的导演孙周、《周渔的火车》的男主角孙红雷、《少年汉尼拔》的摄影师Chang、《迈阿密风韵》的科林·法瑞尔等。
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无疾而终。
她千帆过尽,惯看春风,只有张艺谋,似乎始终是她心底最深的烙印。
1996年,在他们分手一年后,在戛纳电影节上巩俐与张艺谋重逢。
当有记者问张艺谋两人会不会复合时,张艺谋三缄其口,巩俐则泪如雨下。
2006年,那时候两人已分手11年,也是两人分手后的再次合作,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发布会上,张艺谋提及14年前:
他曾经在长城上许愿,一定要让巩俐演一次女皇。
她的泪水刹那间夺眶而出。
他一言九鼎,她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