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七月初二,晋祠赶会”每到盛夏时节农历七月初二,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古庙会——晋祠庙会氤氲着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热烈开演。香火袅娜、市声鼎沸、历史久远的晋祠庙会绵延至今仍具相当规模,千百年来传统盛大的庙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晋祠周边几十个村、镇以及阳曲、清徐甚至交城、文水、太谷、忻州等地方圆百里的百姓,在当地是一个比过年还热闹、比进城还隆重的传统节日,真可谓民间盛典、古老热烈。
晋祠庙会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晋源当地百姓为纪念圣母诞辰而举行的传统庙会。
回溯千秋,从北宋年间始有的演戏酬神、迎神赛社活动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晋祠庙会从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五为期五天,是晋源当地一年三十多场庙会中会期最长、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仪式也最为隆重的一场庙会。
晋祠最早为晋国始祖唐叔虞祠,唐建奉圣佛寺,宋建圣母殿,明代又盖起了水母楼、台骀庙等。祠内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而以祭祀圣母之神为最。
“圣母原来是邑姜”传说为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晋始祖唐叔虞之母,长期以来晋祠水乡的百姓出于生存的需求,一直把圣母当作晋源水神祭祀,春夏祈雨,以祷丰年,渐成气候。
大约明代,祭祀圣母形成了祀神、演剧酬神和赛会交易三位一体的模式,晋祠庙会遂成为一方民俗。我们且通过《晋祠志》有关“祀圣母之神”的记载,对数百年前业已成型的晋祠庙会做一次神游。
从七月初一开始,水镜台前连续五日演戏酬神。
七月初二,祭祀圣母诞辰正日,太原县城和晋祠绅誊于圣母殿举行祭典揭开了前后五日祀神演剧赛会的序幕。县、乡、村社的官员、乡绅、社首,斋戒沐浴后躬至晋祠,致祭圣母之神。人们在圣母殿前献殿内,陈设香案祭品,然后上香鸣钟,再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
七月初四,圣母出行日,晋源四街组织抬阁(俗称铁棍),旗伞执事,伴之鼓乐,四里八乡百姓着盛装前往晋祠圣母殿,恭迎圣母行。“那些头面人物领铁棍十数台一起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穿村入城……”。男女老幼“填街塞巷观之”。日暮时分,搁上张灯,远看犹似星河闪烁,可称人间天上奇景。
庙会的另一番风景是演剧和赛会,数日之内,水镜台上锣鼓铿锵弦乐悠扬,各地民间戏班子相继登台献艺演绎人间悲欢,台下观者如堵,喝彩声四起。祠庙之内及附近街市,农商云集,摆摊设点,货品琳琅,人流如织,真乃熙熙市声与祈祷声互应,商贾农家与庙祝皆欢,此时活动达到高潮。
古太原县城南关龙王庙和古城营九龙庙是圣母出行的行宫,圣母盛大的出行活动要延续到农历七月十四,古城营村民恭送圣母出行神像回到晋祠圣母殿,才算宣告结束。
此外由于晋祠庙宇众多,古时每年庙会亦举办多次。每年正月初八,晋祠镇上商民齐聚关帝庙前祭祀关公,在钧天乐台演剧三日,同时开市贸易。晋祠还有六月十五祭祀水母的难老河会,以及其他月份的几次庙会,但规模、声势和影响都难与七月初二庙会相比。
晋祠庙会的形成和长期存在,依托于晋祠历史人物及诸神庙宇荟萃和山水园林绮丽的风光,自身有着巨大的吸附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得益于这里人烟稠密、农商发达、交通便利,适应了民众对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晋祠庙会正是璀璨晋祠延续干年文脉的历史载体和文化表达,早已成为晋祠与民间百姓之间连结的一条纽带。
历史在变迁,时代在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其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由淡化直至隐退,演戏从酬神而转为娱民,人们在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更看重人际交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农历七月初二,人们便会在晋祠庙门前和附近街用白色或彩条篷布搭起的临时店面和商铺一个紧挨,就连市里的各大百货公司也都要下来摆摊设点。集市上,人挨人人挤人,叫卖声此起彼伏,货品琳琅满目。庙门前,经营饭店的商铺更是紧临从晋祠流出来的泉水,沿河搭出几十米长的大棚。泉水冬暖夏凉,人们就把生肉和的几个村里怕坏的菜品泡在泉水里面保鲜。
在晋祠附近,村民们比过年还热闹,人们还要洒扫庭除,拆洗被褥,除了自家赶会拿出平时不常用的八碟子八碗,随时准备好接待那些借逛庙会的机会来逛晋祠和走亲访友的亲友。庙内水镜台上,锣鼓铿锵弦乐悠扬,各地民间戏班子相继登台献艺。台上尽情演绎人间悲欢,台下观众听方圆数百里的老百姓被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所吸引,企盼一年有个丰收、安乐的年景。
晋祠庙会作为一个古老的平台,不断赋予时代的特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商家和百姓成为庙会的主角,晋祠庙会在活跃地方贸易、促进招商引资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几年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市场销售渠道日益畅通,人们可购买的商品和物资越来越丰富,这种以低层次物质贸易交流形式为主的庙会已很难再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因此,人们对这千年晋祠古庙会更多了一分期待,期待那些曾与各类商品一同出现在庙会上,展现晋源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能够重生,也期待着它们能带给这干年古庙会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